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解读魏王豹古墓(初稿)

2011-12-29 23:49:19 作者: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一)         缘起

(一)         缘起

1、无棣一词的来历

无棣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僖公四年》。周成王平叛,地入于齐,为姜齐无棣邑,迄今亦逾3000年,“武(定府)、乐(陵)、庆(云)、盐(山)皆其旧境”(清康熙《海丰县志》语),为华夏古老的城邑之一。

《左传》里的一个故事:齐楚两国面对强大的敌手,都不敢抢先发起进攻,先就这么耗着。这可苦煞了夹在齐楚两国土地之间的中原小国。齐桓公时期,郑国、蔡国、陈国等都受到楚国的威胁。出于同族的感情,这三个国家都倒向齐国,依靠齐国的保护。蔡国还将女儿嫁给齐桓公,结好齐国。蔡国嫁给齐桓公的女儿蔡姬是个活泼任性的女子。一次,齐桓公和蔡姬一同泛舟游玩。齐桓公不会游泳,很担心船的晃动。蔡姬却偏偏把船晃得非常厉害,即使齐桓公一再让她安静点,别晃船了,她也不听。齐桓公生气了,干脆将蔡姬送回娘家蔡国。

 

  蔡国也生气了,将蔡姬打扮打扮,嫁给了南边的楚成王。蔡国开始倒向楚国了。

 

  齐桓公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决定借这一事件,私仇公恨一起报,掀起与楚国的战争。齐国向诸侯发出邀请,要求集合军队进攻楚国。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三十年的春天,以齐军为首的诸侯联军伐蔡。蔡军一触即溃,向楚国求援。楚军出兵,于是在公元前656年,中国大地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间的战争爆发了。

 

  参与对楚国战争的有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联军。齐桓公挟得胜之威,放下蔡国,攻入楚国境内。

 

楚成王派使者责问齐国军队:"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楚国的意思是我们两国相距很远,我又不是周朝分封的诸侯,你齐国管不着我。齐国丞相管仲理直气壮地代齐桓公回答道:"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履拼音:lǚ ,作名词用是鞋的意思;作动词用有登位,实行,开始担任职务等意思。(领土讲),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返,是以来问。"齐国的意思是我们齐国封藩建国的时候,周王室就赋予了开国的姜太公讨伐不臣、辅助王室的职责。现在楚国有两桩大罪,一是你们楚国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向天子进贡茅草了啊,二是当年周昭王来讨伐你们楚国的罪行的时候,你们故意让他做一支事先没有焊接好的船,淹死了天子。因此,我们八国诸侯今天来讨伐楚国。楚国强硬地回答:"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楚国承认没有向王室进贡茅草是我们的不对,马上改;但是周昭王的死与我们无关,你们去问水神吧!在这里楚国的外交底线是:希望和中原诸侯讲和,楚国愿意做出的妥协是以后继续按时向王室进贡茅草。但是楚国拒不承认自己与周昭王的死有关。这样的妥协在齐桓公和管仲看来还远远不够,接受不了,因此和谈失败了。

 

2、无棣置君郡:

西周时县境为无棣邑,因境内有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周灭商,姜太公封齐君建国于营丘。无棣邑为齐国北疆、渔盐之区,是华夏古老城邑之一。《左传》有载。清《海丰县志》载:“今之武乐庆盐皆其旧境。”《宁津县志》载:“周,宁津属无棣邑。”《盐山县志》载:“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盐山县为无棣地。”

  春秋战国无棣邑,为齐国地。《史记》载“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救燕返国,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于是分沟(无棣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国”。自此无棣沟以北地区划归燕国,沟为齐燕国界。

秦县境为厌次县,初属齐郡,后属济北郡。秦始皇以东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读压)之,次舍于此,而得名,治所在今惠民县桑落墅北。楚、汉战争时期,县境为汉将韩信所据,筑有韩信屯兵的信阳城,位于信阳乡车里村。《山东通志》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县境置阳信县,属渤海郡,治所在信阳乡车里村信阳城。新朝渤海郡改迎河郡,随属之。

3、            古丘

无棣,是太公赐履之地,地处九河之域、兖冀之界,素有“冀鲁枢纽”、“齐燕要津”之称。春秋以降,无棣成为军事要地,在此留下了众多旧垒、古丘。(清康熙九年版)载,无棣“介燕齐之间,疆场多兵戈之役,即邑北数垒,各据地势,盘基角胜,可想见当年所有事也”。宋代《太平寰宇记》也有无棣“九河之会,五垒之居”的记载。

这些旧垒、古丘至今颓壁残垣,千载不泯,其中,信阳古城和郭莱仪古墓两处汉代古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十七年修编的《山东通志》载:无棣县信阳乡因境内有信阳古城遗址而得名,为历代军事、政治、交通重镇。西汉时为阳信县城所在地。也就是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阳信县,为阳信县治,足见其地图昭著。被归为无棣旧八大景观之一,称之为“汉垒盘旋”。历代文人贤达有诗词吟咏:“层垒有堪国土颓,空留断戍阅年华;干戈此日销沈久,桃李春风尽是花。”(作者,李异,清朝人士)

有信阳古城才有韩信,才引出魏王豹的故事。汉书记载:“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阳夏以木罂瓮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这就是《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描写魏王豹先得西楚霸王封赏,后被韩信所擒的两个片段。

也许有人说,韩信擒魏王豹是在临淄地界,韩信与魏王豹信阳古城之交战纯属杜撰。我不以为然。请看下面志书载录。

清康熙九年(1670)《海丰县志》载:“无棣,地界齐燕之间,三代而后,疆场多兵戈之役,即邑北旧垒、古丘,各据地势,盘基角胜,可想见当年所有事也”。文中“旧垒”“古丘”分别指汉垒(信阳古城)、古墓无疑。

战国地图可以明察,昔年韩信由燕下齐的主攻路线,是渡河直指齐都临淄,必经无棣之地。作为军事家、战略家的韩信,是时,又有李左车为之运筹,决不会倾全军于一路,孤注三军于齐都的。另外,左右谋士时劝韩信叛汉自立。因此,韩信与公与私都会储备一部分兵员于偏僻开阔且土肥水丰之地。无棣信阳是合适之所在。所以,韩信储备兵员应该成为事实。既有信阳屯兵之地,必引出魏王豹来战,韩信与魏王豹在朱龙河畔激战——泥龙湾战役虽不见经传,但民间流传极广,是为良好佐证。

 

民国《无棣县志》载,“汉魏王豹墓,城北七里。相传韩信由燕伐齐到此,豹迎战三百回合,中卸甲风阵亡,信令将士撮土筑此墓。”1977年对古墓实挖(选点勘查),确属汉墓。1987年立标志为“郭来仪古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几个佐证:

清朝诗人李休的那首古诗: 

一代分符主,

固何瘗海滨。

不知渠是否,

难问墓中人。

 

明嘉靖举人孙重光,写有《汉城俯瞰》,诗云:是缅怀韩信的:

 

平原北望郁峥嵘,古垒犹传大将名。

 

把酒几伤兴废事,凭栏不尽古今情。

 

千年戎马雄图散,百尺登临壮眼明。

对此令人倍惆怅,秋风禾黍晚云横。

 

缅怀魏王豹的诗:明嘉靖进士杨巍,其《秋日登无棣古城呈谷司马》诗云:

 

草色萧然遍野城,高秋登眺雍门情。

 

丘墟那夏论前代,变换真堪笑此生。

 

魏豹坟边四履尽,淮阴垒外九河平。

 

古今俯仰元超忽,底事犹耽世上名。

 

 

杨巍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 杨巍90岁时,万历皇帝特派员慰问。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病逝于故里,享年92岁,追赠少保。《明史》卷二二五有传,称“巍素厉清操,性长厚,有时望”“扬历中外,甚有声”。杨巍工诗,著有《梦山存家诗稿》8卷,被录入《四库全书》。

 

 

孙重光、杨巍两位文人的怀古凭吊诗篇,缅怀的就是淮阴侯韩信及魏王豹。

 

4、            民间传说

登临无棣信阳——“汉垒盘旋”古遗址之上,遮眼西北,会见三里之遥一座庞大的土丘突兀在古朱龙河之阳的原野上。这座土丘就是志书上记载的“魏王豹古墓”,当地乡民俗称的“台子坡”。

欲参观魏王豹古冢,你可由无棣县城乘车向北七公里至信阳乡驻地及达。现在看到的古冢呈覆斗状(倒立的漏斗的样子)据传:古墓早些时候

,非常高大,沿古墓一圈需一袋烟功夫。(足足一华里有余)攀上坟顶看见信阳古城里人家的天井。古墓由于年久岁远,古坟上,荆棘遍布,古蒿繁茂,时有野獾、狐狸出没其间。相传,只要当地乡民有为难之事,只要心怀虔诚,至古墓西南一古树墩上敲三下,再沿古墓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回到树墩处等候,少时,必有所应。后有贪心之人,不讲信用,所借物品不还,得罪神灵,从此不再灵验。古墓南侧原有一道观,住一道士,专治疑难杂症。不知起于何时的三天庙会热闹非凡,每至正月十四开始,沿袭到今天。

我真佩服先民的创造力,在这掊黄土丘之上,竟演绎出这么些或狐仙或神翁的今古传奇来。我细细思来,那该是承载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与载体,才有这么多动听的故事传唱......于是乎,我觉得太史公描写豹魏典故,虽用笔之干练,着墨简约。尚不如当地的传说演义有人情况味。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投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本站推荐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