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诗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古人所称的碣石山,就在今天的滨州市无棣县。素有“枣乡”美称的无棣县除了美味的金丝小枣,还以一山一塔一故居而闻名。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以北的无棣,探访碣石山和吴式芬故居。
首站观故居
无棣之行第一站是位于无棣县城的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吴式芬,山东海丰(今无棣)人,清代海丰吴氏“尚书第”十七世传人。他的成名不只是因为他拥有“两榜进士”、“一品”官阶,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拥有“著述等身”的创作财富和多门类、多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尽管取得这样的成就,吴式芬40岁时才“大器晚成”,修成吴氏家族中的第八位进士、第二个翰林。
吴式芬半生攻读,半生为官,却是一生做学问。他平生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从纪念馆北门进入吴式芬故居,几排青砖瓦房分布在树阴之下。故居位于无棣县旧城区海丰塔南端西侧,古朴典雅,一宅分南北两院,地处高旷,与海丰塔隔水相望。整体建筑呈东西长方形,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南院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原为明代户部尚书王佐之宅第,由吴氏十三世吏部尚书吴绍诗购置后扩建而成。
在吴式芬纪念馆的陈列馆中,一幅吴式芬当年的殿试卷堪称“镇馆之宝”。海丰吴氏自顺治至宣统出了9名进士、20名举人、38名贡生。在“吴式芬纪念馆”开馆前三天,海丰吴氏第二十一世传人吴朴承先生无偿捐赠了吴式芬的殿试卷,这是中国科贡史上公诸于世的第二帧殿试卷,也丰富了“吴式芬纪念馆”的馆藏。殿试卷整个卷宗无任何损伤,卷中字迹娟秀,文笔犀利。
次站登宝塔
海丰塔是无棣灿烂文化的象征,有关她的传说颇多。流传较广的有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锔塔,刘墉蜜枣戏何珅智修海丰塔等等。其中最盛传的当属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传说。相传,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讲经说法,当时的五台山沟无泉水,山不披绿,天罕飞禽,地绝走兽,文殊菩萨生普救之心,便想借东海之水,消五台山之热,让荒山青青,沟涧溪泉,松木葱葱,花果芳香。于是,文殊菩萨来至东海,向龙王借了“清凉石”,回五台山途中,路过古邑棣城,顿觉和风微拂,丽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鸟围翔,花香袭人,一种飘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家之佳境胜地,何不将舍利子置于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领略这里的秀丽风光。随之取舍利子观音,口念咒语,风沙起处,将舍利子埋入地下。唐朝贞观年间,佛教盛传,文殊菩萨“无棣歇脚藏舍利”的说法传到京都长安,唐太宗亲派尉迟公为督办,在无棣修建唐塔。有民谚曰“沧州狮子,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此亦被誉为冀鲁三胜。
再站临碣石
沿着穿县城而过的大济路一直北行。大约行30公里,远远望去,一座不高的青山出现在视野中。“这就是碣石山,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句就是登上这座山写成的。”同行的一位说道。
碣石山又称马谷山,但当地居民更习惯称之为“大山”。碣石山也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山东多山,与众多名山相比,碣石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尽管古人如曹操登临赋诗,但一直鲜为人知,只是到了近几年才颇受关注。
碣石山虽小,年事却很高。山体形成于73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属中心喷发而成火山,喷发物有火山蛋、火山灰、火山岩、火山岩熔组成,岩性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山石石质奇特。旧县志记载,古时该山近河傍海,距海口仅十余里,为导航标志之山,人称碣石山。山上不生草木,春秋时称无棣山。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又称盐山。很早之前,山上建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关帝庙等寺观十余处,一座小山上既有佛,又有道,可谓奇特。
山顶有3个亭子,象征东吴、西蜀和中原曹魏。曹魏亭居中,是一栋二层建筑,也称“观海亭”。在这里可以凭栏四望,俯看山景。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