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和 :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2009-09-15 13:10:05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阿丘:下面有请自行车、电动车行业的领头人,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先生为我们介绍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王凤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央电视台和天津自行
阿丘:下面有请自行车、电动车行业的领头人,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先生为我们介绍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王凤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央电视台和天津自行车协会联合主办的电动车产业以技术创新推动发展的论坛今天如期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中国自行车协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这次论坛圆满成功。
今天,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就电动自行车发展十年来的一些回顾和今后发展的展望。
关于电动自行车十年的回顾。电动自行车是1998年开始有产量统一的,当时全国统一了16家企业,产量是58600台,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电动自动车的认知度不断扩大,到2007年仅仅十年的时间,去年统计的数字就突破了2000万,达到了2130万,年均增长43.2%。去年我们行业内遇到了寒流,产量好像是有所下降。实际上去年还是上升的,尽管去年上升的幅度和企业、行业的预期不太一样,但是与2006年相比仍有9%以上的增长,十年来社会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500万辆。
数年来,不仅产量快速发展,发展当中急剧度和规模化也在不断提升。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由于在其经济圈当中生产电动车有较好零部件配套体系和较大的消费市场优势,以及交通运输的地理位置优势,有自行车生产的基础优势。因此,众多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都集中在以上地区。2003年,全国的产量是399.72万辆,其中,天津、江苏、浙江产量就达到280.97万辆,占总量的70.29%,到了去年,以上三个省市的产量就达到了1584.5万辆,占了总量的74.39%,这就可以看出,这两年基本上都向这三个地区积聚了,仅天津就产了646.1万辆,占全国总量的30.3%。
在产业集聚度更加明显的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度的提高,企业的规模化也更加显现出来。到去年来,十万辆以上的企业达到了46家,其中产量占了全国总量的46.08%。十万辆以上的企业当中,产量50万辆的就有3家,50万辆以上30万辆以下就有9家了,应该说规模集聚度是高的。
第三是十年来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明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企业的不断成熟,技术进步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生产工艺装备上都有所体现,比如说在产品上,铅性蓄电池的技术使用寿命普遍增长。无刷高速电机的生产技术逐步成熟,在整车上得到了更多的采用,大功率的、大扭矩的、自重轻的、侧挂式的、有变速档位的电机也开发出来了,这就为以后开发电动摩托车奠定了基础。
锂电池的生产技术也在走向成熟,一些企业的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应该说基本过关了。配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在逐年的增多,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到去年,全行业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已经超过了10万辆。由于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有了保证,有些技术要求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2007年出口电动自行车35万辆,小数应该是39.5万多辆,其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的数量就达到了20.33万辆,占出口总量的58%,日本、美国、意大利、荷兰、德国、匈牙利、英国等进口我们的电动自行车都在万辆以上。这是简单的回顾一下过去的十年的情况。
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只是谈我个人的看法。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讲,它以方便、舒适、经济、实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节能环保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就节能环保而言,应当说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当中没有二氧化碳和噪音的污染,作为短途的代步交通工具,它又不是一个低效率的交通工具,据我国有关道路专家按交通高峰小时理论来计算显示,轿车每小时运送的人数是850人,摩托人是720人,而自行车是1000人,作为电动自行车,它的平均时速比自行车还要稍快一些,因此它每小时应当运送1000人以上,比小轿车和摩托车高很多。
电动自行车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作为代步交通工具,都能够节约大量的道路资源,在静态电动自行车当中,停止在路面上,占地是1.05平方米,轿车是9平方米,使用当中,电动自行车占用的道路11.8平方米,轿车是90.9公里,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都符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自行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相关政府部门鼓励广大消费者使用电动自行车,对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关于今后的发展:第一,生产总量仍有增长,尽管外部今年的一些环境对于电动自行车发展不在好的一面,但是今后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应该说有较好的空间,社会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仍然有增长。还有以下理由。一个是电动自行车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学生和中年妇女和上班族。就这样来说,2007年65岁以上老年人是1.06亿,占总量的8.1%,城镇人口是9.53亿,假如说按照8.1%来计算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就有4800多万,其中假如说20%要购买电动自行车就是960万,当然这20%是不是科学呢,这只是一个初步测算。
电动自行车也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它会替代一部分自行车作为短途的代步交通工具。作为自行车,2006年底,国家统计局对每户的城市居民进行过统计,有117.6辆。2007年三季度,国家统计局对助力车每百户城镇居民的统计是17辆,17辆和117.6辆应该说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假如说在现有的基础上,每百户城镇居民再增加5辆电动车的话,就变成每百户拥有22辆,现有的城镇大体是19.98亿户,就会增长到990万辆,从这个数字来看,也给电动自行车今后的发展空间。
说一下发展趋势。第一,产品的发展要向轻量化发展。为什么要向轻量化发展呢?我觉得首先是消费者的要求,使用方便舒适是消费者的要求之一,在达到同样功能的前提下,自重轻更方便消费者。
二,就是技术不断的进步为生产自重轻的电动自行车创造了条件,锂电池的成熟,电机制造技术的进一步都会减轻车子的重量。随着轻型材料和复合型材料的生产成本降低,加工技术的成熟,在电动自行车上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重量轻是有技术进一步基础支撑的。
第三,车的自重轻在使用当中会减少能耗,是符合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我认为今后发展的趋势设计就是本身要轻。
第二个趋势,就是产能向品牌企业集聚,规模化进一步显现。有这么几个理由。第一个就是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认知品牌会促进规模化发展。第二就是原辅材料涨价,劳动成本的增加,会促使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适应的自然会退出市场。第三供大于求的形势依然存在,无论是产能还是厂家,目前都存在供大于求,竞争激烈,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增加创新能力,这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一定所有企业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不适应的会出局。
第四就是外部的监管力度会加大,准入门槛会提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可能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强产品质量的安全工作,一是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二是要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加大对违规企业格局的惩处力度,三是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和强制认证。
关于强制认证,我这儿也提供一个信息,国家认证委2008年有一个8号公报,这个公报就是《关于修订机动车辆(摩托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细则》,这个细则是今年的3月10日公布的,公布之日即实施。它强制性摩托车的3C认证修订了什么内容呢?就是把电动摩托车的内容加去。关于电动摩托车加进来的术语简单念一下。
摩托车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和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毫升的两轮车辆,和若使用电动机最大连续额定功能大于4000万瓦解的两轮电动摩托车包括三轮电动车辆,就是电动摩托车要施行强制性的3C认证。这里面界定的轻面摩托车,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后设计车速不大于50/公里小时,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毫升的两轮或三轮车辆,若使用电动机,最大连续额定功率不大于4000瓦两轮、三轮驱动的电动车辆,但不包括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驱动的两轮车辆。就是20公里以上就叫电动摩托车,属轻便也要实行3C认证。对于我们行业来说,应该说把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很好的研讨一下。
为什么说今后的发展会向品牌化集聚和规模化发展,这是我的理由。
第三就是国外市场的需求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能源紧张、环保意识增强,国外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持续升温。2007年,我们出口了35万辆,今年的一月份,出口了4.2万辆,同比增长了48.4%,今年的2月份,出口了3.48万辆,虽然比1月份有所下降,但和去年同比仍有36.4%的上涨。去年进口我国产品超过万辆的我上面已经进行了汇报。去年仅出口到日本就达到了4.6万辆,意大利是3.18万辆。
今年一至二月份出口德国仅两个月1.1万辆,意大利近0.7万辆,日本也近0.7万辆,看来国外需求速度比我们大得多。
总之,作为电动自行车应该是前景广阔,电动自行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以上有不正确的观点或者错误,也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文静:谢谢王理事长的致辞。从刚才的回顾当中,我想大家觉得感触最深的是,九十年代的自行车行业、电动车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没有可依赖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短短十年时间,电动车行业已经发展的如此成熟和庞大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创造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诞生离不开每一位技术专家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和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这个产业也不可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