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小学足球队有新球衣球鞋了
《盐碱地上追梦的足球少年》见报后,无棣好心市民姚永禄来到佘家镇邱家小学,记录了孩子们的鞋号和衣服尺寸,为孩子们订购了新球衣球鞋。
穿着布鞋踢球
邱家小学是无棣县佘家镇的一所农村小学,然而正是在这所普通乡村学校中产生了一支成绩斐然的足球队。队员都是农村孩子,其中一半以上还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不少孩子们还是穿着千层底的布鞋踢球。虽然条件差,邱家小学足球队靠拼搏取得了全市第一、全省第五的好成绩。
无棣好心市民姚永禄得知孩子们的故事后,为孩子们的进取心所感动,决定亲自去学校看看孩子们,尽自己力所能及让孩子们有双自己的足球鞋和一身球衣。8日。姚永禄驱车来到邱家小学,一进学校大门,姚永禄说,自己真的无法将全市第一足球队与这所破旧的学校联系起来。
受条件所限,邱家小学足球场和篮球场合二为一,篮球场东西走向,足球场南北走向,其中篮球场铺了红砖,于是就出现了孩子们踢球一会在足球场一会儿在篮球场的情况。足球场北门则是插在地上的两根木杆。
孩子们的教练张奎民老师说,一到下雨时,足球场就成了泥洼地,只能等晴天地面硬化了才能正常训练,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比起简陋的足球场,孩子们的装备——球衣和球鞋更无从谈起,孩子们有的穿着旅游鞋,有的穿着跑步鞋,有的则穿着千层底的布鞋。12岁的张金锋读六年级,,他平时训练就是穿着布鞋,唯一的一双足球鞋还是去省里参加比赛时学校咬咬牙统一购置的足球鞋。不过这唯一一双“专业”足球鞋因为训练太多也几乎要“退役”了。“鞋带断了,今天训练没法穿来。”张金锋低声嘟哝着。
顽强的足球队
邱家小学足球队成立于2011年9月,成立之初有20人,当年10月比赛就拿了全县第三,第二年6月得了市里第四,10月夺得全县冠军。今年则是最辉煌的一年,得了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足球队队员以六年级的孩子们为主,五年级多做替补。“半路教练”张奎民说,“以前学校里只有乒乓球和篮球,乡里说你们也成立支足球队吧”。
张奎民今年52岁,是学校唯一的体育老师。在这之前,张老师主要教数学,兼着教体育,后来才转为专职体育老师。张奎民是个铁杆足球迷,只要有球赛,他可以一宿不睡觉,像其他球迷一样,迷恋巴西、德国、西班牙、阿根廷、英国等强队,也曾为了看一场球赛,跑到县里找台电视抱着看。迷恋归迷恋,真当了教练却不是那么回事。
两眼一抹黑的张奎民开始想各种办法,看视频、看电视、查资料,愣是从一个赢球欢呼输球骂娘的球迷变成了细心而又有思想的教练,虽然不是正规科班出身,孩子们终于有了相对专业的教练了。
安冬青13岁,范毅恒、张吉良、张金锋、王晓磊12岁,他们五个是第三批球员中的最后五个老将,这个开学季,其他小伙伴们已经坐在初中的教室里,再也回不到邱家小学足球队。
眼前的情景令张奎民有些伤感,也有些欣慰,欣慰的是四五年级的学生随时可以补上来,足球队不至于解散。
为了这支足球队,张奎民的老伴儿没少埋怨,埋怨多了也就变成了理解。
队长兼守门员张吉良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自己跟着76岁的爷爷一起生活,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踢球很支持,第一次给儿子买了他穿的最好的一双鞋——不知是不是父母不懂,给儿子买的这双鞋是一双山寨耐克的轻跑鞋,根本不适合踢球。像他一样的留守儿童,队里占一半多。
姚永禄说,自己也是练体育的,从小没吃过这么多苦,如今见识到了真正的苦难,表示愿意先为孩子们买新球鞋球衣,再努力想办法慢慢改善其他硬件设施。
孩子们排成两排响亮地报着鞋号和衣服尺寸,脸上混杂着羞涩和兴奋,当校长宣布可以回家时,孩子们哄的一声四散开来,叫喊着向家里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