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揭秘李开复作别Gogle内幕

2009-09-11 11:14:00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4年前,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之后,李开复带领谷歌风风火火地开始开拓中国市场。4年之后,李开复依然是那个李开复,谷歌中国却几经起落,依旧不温不火,依旧在百度身后打转。有人说,谷歌缺少了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应有的
4年前,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之后,李开复带领谷歌风风火火地开始开拓中国市场。4年之后,李开复依然是那个李开复,谷歌中国却几经起落,依旧不温不火,依旧在百度身后打转。有人说,谷歌缺少了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应有的霸气和锐气;有人说,李开复缺少了一种先行者的魄力和大智慧。在众说纷纭间,一晃4年,2009年8月5日,李开复正式提交离职报告,谷歌中国的李开复时代,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一封邮件邂逅谷歌

  2005年7月,经历了“七年之痒”的李开复动了“挪窝”的念头,毅然离开微软,加入谷歌。让李开复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挪窝引发了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

  2005年7月20日,微软指控谷歌和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认为李开复掌握微软的有关商业秘密,比如搜索技术及在中国的商业策略等,有可能损害微软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因此,要求获得经济赔偿。5个月之后,微软公司突然终止了对谷歌和李开复的诉讼,并表示:“三方已经达成非公开协议。”因为是“非公开”,外界对于协议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对于当初离开微软选择谷歌的缘由,李开复早已不再回避。“我在微软工作了7年,同一个工作做了7年,能学习的地方已经不是很多了。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看到了互联网企业的生机。我的许多朋友在加入谷歌后,原先那种心力交瘁的状态都消失了,他们上班就像在享受,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

  于是,在得知谷歌要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司后,李开复主动给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发了一封邮件,明确表示有意参与谷歌的发展计划。“我不会在我70岁的时候,因为看到谷歌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而后悔在我43岁那年没有写那封E-mail,不会后悔为什么我写好了E-mail却没有勇气发出去。”李开复说。

  “强龙”追打“地头蛇”

  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谷歌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问题,业务的开展并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顺畅。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个本土的百度,致使谷歌这个后来者难以居上。为了改变困局,谷歌放弃了既定的高端路线,转而向低端市场倾斜,并且放下身段,在市场、渠道等方面采取了跟随百度的做法。但李开复并不承认百度是谷歌的竞争对手,他说:“谷歌做什么,与百度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行业与别的IT行业不同,百度与谷歌之间并不像微软和MIC这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和百度,谁做得好,用户自然会向谁倾斜。当用户发现另一家做得更好的时候,又会重新选择,两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会有重叠。”

  在产品创新方面,谷歌似乎也慢半拍。谷歌在最初做搜索引擎的时候有个提法“让用户尽早离开”,就是仅将搜索引擎视为一个工具,让网民搜索出需要的结果即可,谷歌一直都是这么规规矩矩做的。粗略计算,进入中国内地市场4年多以来,谷歌中国先后发布过谷歌拼音输入法、生活搜索、网站导航以及公交搜索等迎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地化”产品,还结合地图搜索和热榜等产品推出了免费发送手机短信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给中国网民多少留下了些印象,但力度似乎还远不能与百度抗衡。

  提到百度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其立身之本——“竞价排名”的营销模式。简单地说,“竞价排名”就是:谁给的广告费多,就让谁的排名靠前;谁出的钱少,就让谁的排名靠后;谁要是不给钱,即使你在业内很知名,也可能被淹没在浩如大海的网页搜索界面中。这一模式让百度迅速占领了市场,虽然也招

  致了很多非议,但依然无法撼动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NO.1的地位,这也就难怪,李彦宏一再在公开场合表示:“谷歌是百度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他们打不过我们。”对于百度的“竞价排名”,李开复从没有进行正面评价,但他表示:“广告是广告,搜索结果是搜索结果。谷歌也有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但前提是提供客观公正的搜索。将搜索结果与广告分开是谷歌的一贯做法,我们从来不出售搜索结果。”李开复说,“我们只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网页搜索,这也是我这4年多以来坚持做的惟一一件事情。”
培养新兴用户路漫漫

  尽管百度的“竞价排名”引发了许多指责,甚至让百度惹上官司,但不可否认,这一模式让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坐稳了老大的位置。反观谷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4年来,走得不温不火、不紧不慢,除了那场官司,似乎鲜有大作为。但李开复本人并没有闲着,奔波于各大高校,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记者与他不多的两次接触,都是在天津的大学校园中。李开复是一名企业高管,却更像一位大学导师。他给学生讲国外教育体制的利弊,还以自己为案例告诉大学生如何择业。据了解,李开复演讲的时候,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可以随时提问题,问题范围不限,李开复会一一作答。李开复深得大学生的推崇,甚至有学生逃课去听他的演讲,学生们一律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李开复说:“中国学生的可塑性最大,最愿意学习。中国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很高。同时,中国学生的父母是在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比国外更严重。中国学生要面对不理解他们的家长、过时的教育系统、落后的老师、充满诱惑的社会以及名利当头的价值观等等问题。我深信:唯有更多学生得到自信、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中国和中国人才能够在这个世纪达到辉煌。”显然,李开复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学生的引路人。

  李开复毕竟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演讲上,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不然。据记者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比例逐年提高,每天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比例已经高达97.6%。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校园市场的价值就是一座金山。李开复不知疲倦地在校园到处演讲无疑在为公司拓展潜在市场。记得有同行曾经这样评价他:“李开复为什么花那么多的工夫在学生身上?他是在培养新兴用户,他知道,未来互联网的主力军是大学生。从这点来看,他错位经营的做法卓有成效。”

  尾声

  4年时间,谷歌中国一直走得很稳,但并不代表它掉队了,其实从2007年开始,谷歌已经开始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与一些门户网站结为战略联盟。对于2009年,李开复认为应该是“盈利年”,但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谷歌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在离2009年结束还有4个月的时间,李开复选择了离开。他公开发博,表示自己和谷歌中国是和平分手,并写了诸多感激谷歌的话。但细细品味,人们不难发现这篇《再见,谷歌》背后所体现出的那一丝苦涩和无奈。至于李开复在谷歌4年的成败与否,相信自有后人去评说。但李开复在博文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我想到我将迈出的一步,我就会想起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开复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歇去追求自己梦想的人,或许不知何时,他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

  再见,谷歌。

  再见,李开复。(胡智伟)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投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本站推荐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