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中秋已至,送礼大军全城出动

2011-09-11 06:33:08 作者:李银 来源:海口晚报 浏览次数: 评论 0

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重视以礼品来沟通与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以礼来寄托自己的心愿,中秋节是古往今来人们除春节外最重视的“送礼时节”,然而,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月饼成了用来拉关系的“公关饼”。

中秋到来,送礼这个话题又一次刺激了众多网友的神经。一直以来,中秋节就有馈赠月饼的习俗,然而,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月饼成了用来拉关系的“公关饼”。一些网友晒礼单轻重、谈人情之累,也有人提出疑问,中秋节本质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过这个节日?

  网友热议 中秋节变成送礼节

  在微博上,中秋节送礼是近日最热的话题之一。

  一名为“这可咋办”的网友称,为了给领导送家乡的酱板鸭,他先让湖南的朋友大清早到市场上购买新鲜的酱板鸭加急快运到海口,再将礼盒加冰放在泡沫箱里阴凉保存,最后开车一家家“送货上门”。

  “中秋来了”留言道:“中秋节其实就是月饼节,各家企业都有一大堆月饼,要想尽办法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送礼。”“爆炒将军”则经典地总结了一句话:“吃月饼的不用买,买月饼的不吃。”

  一名为“给我留言”的网友,在论坛开帖转让月饼劵,“家里还有新的茶叶,都是包装精美、质量不错的,家里人也用不了,都便宜转让了。”

  网友“凤凰”认为,在多元价值与各类利益诉求的冲击下,中秋节原有的文化内涵被人们日益淡忘,过节的温馨气氛几乎被热火朝天的送礼风取代,网上甚至出现了“中秋送礼技巧大全”等内容。不少单位或个人借过节之名,送礼攀比之风盛行,以致使传统节日成了“公关节”,这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及有关部门的注意。

  下级给上级送礼 个人前程的选择

  “过个中秋,简直在烧钱,没办法,谁让大家都在送。”谈到中秋送礼,龙昆南路汇隆广场的职工冯丽忍不住抱怨。

  “说句心里话,我最头疼的就是给人送礼,不光费时、费力,更要命的是劳心。”冯丽说,为了筹备中秋节走访,她从8月中下旬就着手准备了。“哪些领导需要拜访,这些问题都得仔细梳理,反复修改好几遍,马虎不得。”冯丽说,她一个月工资2000元,目前送了15个人,已花费4500余元。

  今年6月份刚大学毕业的张芸,现位于一保险公司做业务员,每月平均工资2000余元。“干我们这行的,最怕两个节日,一个是中秋,一个春节。我们这些靠客户吃饭的小业务员们,每到这两个节就得眼疾手快地给各方送礼。”

  张芸算了一笔账,目前为止,给上级主管单位的2名主要领导,共送了1600元的白酒、1000元的烟、1000元的购物卡;给2家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共送了400元的白酒、600元的购物卡。“没办法,借钱都得送礼啊,为了今后的工作顺利点,花点钱值了。”

  企业给机关送礼 疏通关系的选择

  经营一饭店的吴先生从8月26日开始,主要的工作就是给重要客户“送月饼”。

  “每天早上9点,装好月饼就出门,最累的一天我从早上9点送到晚上10点,除去中午吃饭休息的2小时外,基本都在忙着送礼。”吴先生说,今年中秋节,他准备了40多张月饼劵“专供”送礼。

  “送礼清单有30多名,起码要送60张月饼劵。”一施工方老板秦先生说,这些天,很多单位都在忙着送礼,到一些主管部门走访经常“撞车”,一进门就碰上同样来走访的其他企业。

  一些小型包公头老板无奈地说,虽然自己的生意不大,但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比如到这个机关单位办手续,到那个机关单位进行年检,同时还要担心有关部门的检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只好利用节日到各单位走访走访,送一些礼品。每年光送礼这一块开支就至少要好几万元。

  老乡给老乡送礼 体现浓浓乡情

  家住海秀东路的吴洋这几天一直忙着给几位在海口打工的老乡送礼品。

  吴先生是陕西渭南人,到海口工作已有6年时间,结识了十几个渭南老乡。老乡间送礼图的就是个实惠,经过预算之后,吴先生从家乡订购了20瓶名酒,以及10箱陕西水果,然后一大早就开车带着礼品挨家按户拜访。

  吴先生也收到了很多老乡回赠的农副产品,如苹果、核桃等。吴先生说,这些农副产品都很“绿色”,中秋节,老乡间走动体现的是浓浓的乡情,虽然忙活,但是让人很温暖。

  市民反应不一 送礼送出恐惧症

  “中秋佳节本来是个很轻松的团圆节,可是现在倒好,全忙在送礼上了,每天从早上送到晚上,送礼都送出恐惧症了。”市民李昭贵满脸疲惫地说,“第一步,要确定送给谁,列出名单后一看,有40多个人,亲戚要送、领导要送、朋友要送、孩子的老师要送;第二步是送什么,受礼人的年龄、性格、喜好都要提前摸清;第三是送多少,亲戚、领导当然不能送少了,送少了不但白送,反而影响感情;第四步就是怎么送,这段时间大部分市民都在忙着打点关系,所以能插空送上也是一门学问……”

  一市民无奈地表示,要使一个人对于收到的礼品抱有感激,则必须要达到这种程度:收礼的人能感觉到送礼人是发自真心和自愿而送的礼,而且送的礼只包含有纯粹的善意。如果你只是“为了送礼而送礼”,仅仅是出于习俗的考虑,那么就别指望别人能感谢你。

  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近两成市民表示,中秋节送礼是为了表达一种祝福情谊,不一定要送多么贵重的东西,如果过于讲究礼品的档次,那就使中秋节变了味。而且,礼品的贵重和感情的深浅也不一定有关系。也有近一成的市民表示,中秋送礼一定要谨慎选择,礼品送少了,档次降低了,一不留神就会得罪人,得不偿失。

  专家说法

  “人情月饼”品出变味“人情”

  “其实,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泛滥,这是‘人情月饼’带来的‘中国式浪费’的表现。”海南大学经济学王教授说,如今的月饼馈赠有些变味,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甚至成为送礼的“道具”。结果,中秋节成了送月饼的时间符号,月饼流通量远大于人们实际需要量,大量的包装盒和吃不完的月饼被扔掉,不断上演“中国式浪费”。

  “‘人情月饼’中的‘人情’包含了多重表达,这里的‘人情’可以是亲情、友情等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更有现在市场环境的商业人情。”王教授认为。

  “除了中国固有的人情社会文化外,中秋节月饼泛滥的另一个原因是商业化,说白了月饼生产企业利用和放大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人情元素,影响人们的过节消费。遏制月饼浪费,或许可以通过发掘中秋传统文化的其他因素来实现。”有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收复失守的传统节日文化阵地,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化的土壤中找到新的生命力,还中秋节和月饼一个“本真面目”,否则当中秋节失去了“嫦娥奔月”、“月是故乡明”,而只剩下送来送去的月饼时才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投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本站推荐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