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新闻滨州频道讯 在马山子镇,人们常常戏称:种棵树比养个孩子还费劲。 这片渤海岸边的土地,土壤高度盐碱化,适于生长的树木非常少,树木很难成活。即使是换掉树坑里的盐碱土,几年后,土壤也会再次被盐碱侵蚀。马山子镇,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化禁区”。但是从2005年开始,该镇完成成片造林5800亩,完成滨东路、海港路绿色通道8公里,乡村路绿化24公里,使全镇森林覆盖率从24.6%提高到30.5%。全镇新增绿化面积1.6万亩,新植耐碱性白蜡、速生杨等各种苗木50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绿化禁区”变成“绿洲”,散发迷人的魅力。今年1月份,该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该镇蔡庄子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岔尖村被评为特色旅游村。
植树造绿洲
“马山子镇的开发建设,必须从我镇实际出发,立足我镇临海区域、资源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该镇党委书记郭树龙说,“这就是响应全县‘生态无棣’建设的号召,建设无棣县北部新的生态经济隆起带。”
近年来,该镇进一步落实了“谁栽植、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林业政策,稳定林业所有权,彻底放活使用权。对公路干线土地较差,群众认识又不到位的农户,动员村采取土地置换、拍卖或从农民手里反租土地等方式。栽植树木成活以后,再发包给群众,使新造林通过签订林业确权承包合同将产权落实到户,明确责任权利关系,使每一棵树,每一片林都有其主,提高了群众植树、护树积极性,有效确保了树木的成活率。该镇立足土质差的实际,严把“坑穴、苗木、浇水、栽植”四关,坚持挖大坑、挖深坑;选择胸径3厘米以上,耐碱树种;做到当天进苗,当天栽植,并浇大水、浇足水。充分发挥专业队伍有经验、有技术的优势,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施工作业,实现了标准统一,落实好专人管护,把“三分造林,七分管理”落到实处,确保了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
治碱搞开发
马山子镇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河从这里入海,德惠新河贯穿该镇,镇域内有王山支沟、郝家沟等大小河流沟渠10多条,水资源较为丰富。该镇对这些河流沟渠进行集中治理,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提升城镇的品位和形象。
2007年该镇抢抓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机遇,协助无棣县农业开发办,启动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加大了对荒碱涝洼地的改造项目。该项目西起大梁王一级沟,东至下泊头二级沟,北至德惠新河,南至红星沟。投资450万元,修建桥涵70座,开挖了43000米排水沟,栽植各类树木3万余株,使13000亩“不毛地”变成了高产田。
生态大建设
围绕黄河岛建设,实践了文化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理念,马山子镇实施了土地沙化治理项目,该项目按照“蓄水压碱”思路进行沙化治理,推行节水技术,保证生态用水,加大水土保持力度,达到治理目标。黄河岛规划治理面积5000亩,其中建设草场0.46万亩,林带覆盖面积0.04万亩。通过实施农业、林业、水利等措施,使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提高,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林草覆盖面积5000亩,形成了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沟渠路林桥涵综合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生态农业生产新格局。 (张秀华)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