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张海鹰同志采写的电视新闻《无棣破冰抢引黄河水》,荣获滨州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并获得奖金1000元,特此报喜祝贺!希望今后鼓励支持工作人员多出精品,为单位和全县争光。
我早就有一个心愿,准备把父亲一生撰写的五十余篇优秀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制成电子版,永久性珍藏。今日得宽余,从书橱里把父亲刊登在国家级、省级、总局级和管局级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以及部分学术论文原稿、草稿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开始初步整理。在翻阅收录有父亲独自撰写或主笔撰写的九篇学术论文的《农垦林业》(1993年出版发行)一书中,我发现了一张橘红色的“喜报”。“喜报”是2005年春节前我给父亲寄贺年卡时随带的,以此祝福父亲母亲春节快乐。当时我就想,父亲收到喜报时一定很高兴,这比任何礼物都有纪念意义。“喜报”是2005年1月25日****无棣县委宣传部寄给无棣县广电局的,内容为--
县广电局
贵单位张海鹰同志采写的电视新闻《无棣破冰抢引黄河水》,荣获滨州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并获得奖金1000元,特此报喜祝贺!希望今后鼓励支持工作人员多出精品,为单位和全县争光。
****无棣县委宣传部
2005年1月21日
说起山东无棣百里破冰引黄河水获得成功,话就长了。那还是2002年新年期间发生的事情。
2002年1月5日,星期六,上午一上班,无棣工商局的小车就来电视台接我出发,去采访节前打假活动。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工商主办,上午我随工商执法人员在城区的副食店、饭店、菜市场等地进行了突击检查,查获了几宗搀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案例。时近中午,参加打假活动的执法人员到饭店吃饭,我刚落座,手机就响了,是分管电视台工作的田局打来的,他让我一会儿随无棣水务局出发,拍摄抢引黄河水。我说,打假活动还没有完,现在还没有吃午饭呢。田局说,情况他知道,不过水务局的王永波点名让你去。无奈我只好告诉我在哪个饭店,让王永波来接我。王永波是我的朋友,他在武装部搞宣传时我们就很熟,现在水务局工作。我匆匆吃了点饭,王永波带车就到了,我和工商“315”办的王主任打了声招呼上了王永波的车。车里还坐着水务局供水管理中心平涛主任,他对我说,去冬无棣蓄水量少,冬小麦春灌水源异常紧张,现在黄河灌区上游周边市县还没有开始调水,无棣必须抢先一步抢引抢蓄黄河水,否则小麦将大幅度减产。一路说着,就到了簸箕李灌区引黄惠民段。时为无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世强、县长助理胡风元已经在现场指挥车辆和人员破冰引水。1月5日,正值小寒,天寒地冻,朔风刺骨。参与破冰引黄的干部职工们却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至晚六时,夹裹着冰凌的滔滔黄河水已顺利地冲过簸箕李灌区引黄阳信段,与无棣幸福河引黄干渠仅有10公里的路程。此时,我的采访任务也告一段落。因为天色已黑,再继续拍摄,出来的片子效果也不好,更何况我已经拍摄了大量的鲜活镜头,别说是剪辑一条新闻,就是搞一个专题,素材也绰绰有余。采访任务任务完成了,我也饿得前心贴后心了,中午饭就没吃饱,又扛着十多斤的摄象机跑了整整一个下午,行程百里。永波本来想请我回无棣县城好好喝一壶,可是平涛他们还要坚守在破冰引黄第一线,我就说在惠民简单吃点算了。于是,我们一大帮人在惠民县城一家豆腐脑小店胡乱地填饱了肚子。回到无棣已经是晚上近九点钟。第二天一大早,永波来台里接我到无棣幸福河引黄干渠拍摄黄河水由南向北奔腾不息的画面。随后又到小开河青坡沟段拍摄了破冰现场。如此,《无棣引黄遭遇冰凌百里破冰引水成功》新闻电视画面就算大功告成了,剩下的就是配上解说词,再配音,剪辑,制作,就可以播放了。1月6日至7日,山东省驻滨州市“三个代表”督导组来棣督导,我又跟着采访了两天。直到1月8日,我才抽出时间把《无棣引黄遭遇冰凌百里破冰引水成功》一稿编辑完成,送到滨州电视台新闻部。1月9日和10日,《无棣引黄遭遇冰凌百里破冰引水成功》一稿先后在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齐鲁电视台《齐鲁新闻》、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30分》和CCTV--4《中国报道》等市、省、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出。央视《新闻30分》和《中国报道》及央视国际网络就此新闻报道如下--
山东滨州:引黄遭遇冰凌百里破冰引水成功
新年期间,山东滨州引黄灌区提闸引黄,然而随黄河水而来的冰凌却堵塞了引水河道,经过三天三夜的破冰作业,截止记者发稿时50多公里的冰凌已经全部破除。
这些大如桌面、小如菜板的冰凌虽然对黄河下游主河道构不成任何威胁,然而当它们进入滨州引黄通道——小开河的时候,却在狭窄的河道闹起了凌汛。1月7日,小开河青坡沟段大面积积冰严重堵塞了河道,河水水位不断抬高,堤防出现险情,就连附近一座公路桥也面临被浮冰挤跨的危险。
面对险情,有关部门连夜调集了大型挖掘机7台,起重机械1台赶往发生凌汛的小开河、簸箕李灌渠。经过100多干部职工三天三夜的除险作业,破冰近1万立方米。截止记者发稿时,滨州黄河灌区已全线解除凌汛险情。
再后来,大约是2004年10月末11月初的某一天,我接到县委宣传部李新文副部长的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趟。李副部长在乡镇任党委书记、在文化局任局长时,我们就很熟。到了李副部长的办公室,他递给我一份市委宣传部的文件让我先看看。文件说,滨州市将评选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希望各县区积极参与。看完文件,李副部长说,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已举办了五届,咱们县在广播电视类一直是空白,今年说什么也得报一件,获不获奖倒没什么,重在参与。我说,这几年也没拍摄出什么好题材的片子,光跑时政了。李副部长说,02年拍的破冰引黄就行,还上了中央台,再说破冰引黄在整个滨州地区引黄历史上还属首次。我说,能行吗?李副部长反问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行?我说,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我从李副部长那儿把有关的文件和“精品工程”申报表带回台里。好在,当年拍摄破冰引黄的图像素材和文字材料还保留着,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按有关要求制作完成了滨州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所以材料,送给李副部长。没想到,2004年年末,电视新闻《无棣破冰抢引黄河水》还真的获了奖,为无棣电视史上增添了闪光的一页。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破冰、引黄、喜报、奖金,一切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可是,父亲离我而去已近两年矣。不过,这张弥足珍贵的“喜报”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爱不释手地凝视着“喜报”,那上面的铅字渐渐地模糊了,父亲那慈爱且欣慰的笑容分明就印在“喜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