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如何保鲜19年?节目制片人罗昕全揭秘
2016-08-18 09:40:50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一、19年保鲜:把常规节目当季播节目做,常变常新
虽然演播室综艺节目的创作和优化空间不比户外真人秀,《快乐大本营》仍然力求创新。尤其是今年,嘉宾阵容不局限于以往的“专场式”,节目更加剧情化、主题化,整体的逻辑性加强;后期剪辑也早已不停留在早期棚内综艺的水平,渐渐形成了自己统一的风格。
在罗昕看来,从板块创新的“抽屉式替换”,到引入季播概念,把常规节目当成季播节目来看待,都是为了给观众持续传递新鲜感,正是基于这些创新《快乐大本营》才能活到19岁。
而从宏观来看,“池到了”作为今年暑期的特别策划,罗昕介绍,在去年“第一季”的基础上,今年在道具的应用、泳池的规模等方面都做升级。微观层面,上周节目中的“表情包”环节就是罗昕口中的“每期新卖点”,其中创新敏感度更是重中之重。 “傅园慧的表情包出来,是我们临交带前的两天,他们用了两天就把傅园慧的表情包、大众热议的资讯都串连到了节目里面。”提到团队给自己的这个小惊喜,罗昕十分兴奋,言语中透着小骄傲。
40岁的罗昕始终把“学习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当做一种使命,现在流行直播,她就每晚进到直播软件中去看。从新生代事物中发现年轻人的想法、创意、个性表达,把有趣的内容用电视的语言呈现,在罗昕看来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
二、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棚内综艺团队”,能力提升只待变现
从团队里慢慢做到领航人的罗昕,十分重视对团队能力的培养。目前,《快乐大本营》团队不超过40人,负责从前期策划、嘉宾邀请,到现场组织、后期剪辑的整个流程。全面精干,是罗昕对团队素质培养的原则。锻炼团队和提升节目质量,在她看来是相辅相成的。而这两点,也是令罗昕引以为豪的。随着电视生产的各个环节日益精细化,罗昕表示,“大本营”团队也在做细分化的工作推进,而她的目标是把团队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棚内综艺团队”。
当然,罗昕也并不排斥投向社会化生产这轮热潮,“湖南卫视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那我们肯定会在湖南卫视为这份工作而努力,但是我们的能力培养在这里,具备了做大型网综、其他综艺节目的能力。”
三、“大本营”陷入瓶颈但也迎来机遇,达到生命周期就愉快结束
对棚内综艺或周播节目的唱衰,已经不是电视行业的新鲜话题,罗昕认为,节目的流行趋势是不能简单用类型来区分的,棚内综艺固然多了些局限性,但同样也可以包罗万象,玩出新意,就怕不敢想象和突破。
但对于《快乐大本营》的生命周期,罗昕并不盲目自信,“我经常跟导演组说,大家一定要让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脉搏,实际上是我们的思维永恒,并不是说这个节目能永恒。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没有东西是可以永恒的。如果未来,这个节目达到了它的生命周期,那我们就愉快地结束它。但是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还可以创新做新的节目。”她甚至坦言,《快乐大本营》现在正处于瓶颈阶段,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战胜自己”,“怎么样来调整自己,保持最好的一个状态,让我们顺应这个节目的发展,跟大家一起顺势向前走。”
十余年制作同一档节目,难免时常产生疲倦感,而每当这时罗昕就会给自己制造新的挑战。在她看来,这也是白羊座的一大明显特质。罗昕自认,现在的自己到了“无招胜有招”的程度。
从导演组长做到执行制片人,再到制片人,罗昕一路和“大本营”共同成长。16年丰富的“大本营”制作经验,让罗昕成为棚内综艺节目的金牌制作人。她坦承,“对于棚内综艺的结构、设置、戏剧点、剪辑效果,我觉得我应该都是高手。”无论是操刀《快乐大本营》还是其他节目,罗昕都很有信心,“之前年轻的时候心态会比较浮躁,会很在意一个结局,慢慢成长了之后,你发现任何一个事情不是一期节目就可以决定的,特别对于一个周播节目来说是有阶段性的,观众的接受需要,你的改变和调整也需要阶段性。”
也许就是她这种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心态,历经与季播节目的无数轮拼杀之后,《快乐大本营》仍然生命力旺盛,稳坐周六档头号交椅,深受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喜爱,成为中国最长寿的爆款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