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名命之曰“五道庙”呢? 翻开1990年编的《无棣县地名志》P217,是这样说的:“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徐、刘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当时村民于五条道交叉处修建一庙,故名五道庙。”
这条诠释也不只是谁编造出来的。试想,“当时”刚从洪洞县迁来几户人家立村,筚路蓝缕、初辟草莱,村落寥落、人烟稀少。是谁有工夫踩踏出了“五条道交叉处”,创造出“五通十达”的通衢盛况?妇孺皆知:旧时,车镇乡的村间土路一年少踩杂草满,二年不踏荆棘生。说是当地人踩踏出来的吧,那定然是人口稠密,也就不必要移民立村;说是新踩出来的路吧,几户人家啥也不干,天天去“踩道”,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这纯粹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缺乏调查造成的误解。
其实,“五道庙”就是供奉“五道将军”的庙宇。“五道将军”,在佛道家典籍和民间的称谓中还有“五道神”、“五道真君”、“五道圣君”、“五道大神”、“五道轮转王”、“五道老爷 ”等名号。
此处的“五道”,不是指“五条道的交叉处”之“五条道路”,而是指灵魂换世转生的“五道轮回”!《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云:“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也。” 《道门经法相承此序》云:“五道: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狱道,四饿鬼道,五禽兽道。”
据有关资料说,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的臣属,而且是最重要的助手,是冥间的大神,掌管世人生死与荣禄的神祗。他还具有监督阎罗王判案或纠正不公行为的莫大权力,甚至可以代替阎罗王决定世人的寿限。但与阎罗王不同的是,他颇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留下颇多的救助弱者、成全有情人、开释无辜的事迹。五道将军并不始终身处冥间,而是经常暗中巡游人间,多以入梦的方式与人交流或履行职能,所以口碑比阎王好。随着佛教的传入,五道将军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十王经》中,五道将军已升为“五道轮回王”,与阎罗王、泰山府君成了“平级干部”,并且是冥间十王中,最后“把关”决定灵魂轮回去向的冥王。佛家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到冥间要过“十道关卡”,即人死后的“一七”、“二七”到“七七”四十九天的“七关”,再加“百日”、一年、三年,共“十关”,五道将军主管“三年”,这是最后一关的。正因为五道将军的“权限大”且具有同情心,富于正义感,所以老百姓喜欢他、信仰他,所以建庙奉祀他,庙宇遍及全国各地。五道将军与专司捉鬼消禳灾的“钟馗”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具有人情味的廉洁神祗。民间的这种朴素的信仰寄托着人间的善良愿望。
我村的那座五道将军庙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庙址,在本村一块原来叫作“西南场”的东北角,即大湾的南崖东边。旧时,庙后还有我家的一块小菜园子。五道庙与关帝庙隔壁(两个单间),东为关帝圣君庙,西为五道圣君庙。香火很盛,村民患病闹灾或喜庆大事,少不了要到庙里烧香焚纸许愿或还愿 。农历三月十二日,是五道老爷的生日,在庙前摆设供品、焚烧纸马、顶礼膜拜;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关老爷的生日,也是烧高香、焚黄表,摆供品(多是瓜果),以示庆祝。庆祝仪式一结束,孩子们就可以随便抢供品和瓜果吃。平时村中老人们常常不约 而至的聚常在庙门前谈古论今(特别是在冬天艳阳高照的时候),孩子们也总喜欢在庙前的小广场上嬉戏。在我孩提时的记忆中,这座五道庙简直就是村中的“麦加”。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座庙是两间带前出厦的古建筑,廊柱的柱脚石是用农村耩地压实用的青石“砘轱辘”脚做成的,廊柱的桁梁上设有挂灯用的吊环(也有人在那上挂鸟笼子)。神像是泥胎彩塑的,神座是用枣木板和四只方棱枣木支柱组合而成的。五道将军是蟒袍玉带的文官打扮(有的地方是武将打扮),面目慈善而威严,两手抱在胸前,拿着笏板;靠东西两墙的土台上分别塑着判官和小鬼,面目狰狞吓人。关帝圣君,面如重枣,穿的是绿色战袍,宽束腰带,是一副儒将打扮。一手捋着长髯,一手拿着书卷,丹凤眼微眯,黑色的琉璃眼珠,闪闪发亮,令人敬畏;靠东西两墙的土台上分别塑有关平和周仓,黑脸周仓正口瞪眼,似乎在叫喊什么。
这两座相连的庙宇,一直保留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互助合作”前夕,大搞“破除迷信”运动时,被村里的几个积极分子给拆毁了。当时我还不懂事,挤在人群里“看热闹”,当庙的屋顶塌落下来的时候,五道将军塑像用苘麻缠绕的木柱脊椎竟穿出厚厚的屋顶巍然屹立。这时,巢于庙墙内的一窝黄蜂一齐飞出来,吓得拆庙的几个人仓惶躲闪,“看热闹”的人们哈哈大笑,也有几个老太太小声说:“五道老爷显灵了,显灵了....”。就这样,庙被拆掉了。只留下“五道庙”这个村名,其实是有“村”无“庙”了,想来的确有些惋惜!
为什么村民偏偏要修建座“五道庙”“关帝庙”呢?我听老人们说,五道将军本姓刘,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是与刘姓有密切关系的神灵。于是刘姓村民在自己的地面上修建与“刘姓”有关的两位神灵的庙宇。其次,据谱书记载,我们村的刘姓是明初从涿郡迁来的。那里的人们很久以来,对五道将军有着很深的信仰,当地又有“无庙不立村”的传统,这可能也是建庙的原因之一。
建庙供奉五道将军,滥觞于汉魏,兴隆于唐宋,普及于明清。据《华夏民间俗信宗教》(万方著文)一文说:“唐宋以降,对该神(五道将军)的信仰已经深入民间,至明清则更为普遍,各地之五道将军庙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反映在当时的笔记、话本、传奇或世俗小说中。”隋唐以前,五道将军多见于佛道经籍、疏文、碑刻或造像。
五道神庙,在无棣县不多见(但各种形式的土地庙,村村有之),但是国内却是多得很。北京就有好几座,宣武门外三庙之一,就是“五道庙”,而且是与天桥、先农坛、纪晓岚故居、真武庙齐名的旅游景点。前不久,北京市宣武区把新华街拓宽、五道庙修复和五道庙广场扩展、琉璃厂改造,列为“三项工程”,拨款一百亿元作工程费用。其中就五道庙修复,扩建五道庙广场提高到“京城龙脉起点”的高度。《北京地名趣谈》(中新社)中也专门谈到北京以“五道庙”命名的地名。除宣武区的五道庙外,门头沟区的禅房村还存有一座五道庙、灵水村也有五道庙;门头沟的柏峪、沿河城、市郊的沙河镇的巩华城等地都有现存的五道庙。五道庙几乎散布在长城各关隘要塞和长城脚下的大小村庄,有的已辟为旅游景点。由于五道神主管世人生死和灵魂的轮回,所以在很多地方让五道神“代行”土地爷的职权或把土地爷请进五道庙一起供奉。因此五道庙遍及全国各地。
据《乐亭县志》说“五道庙,处处有之”;徐兴信在《从与寺庙有关的村庄名称谈起》一文中也说“(乐亭县)小土地庙、小五道庙,处处可见…..县城南的兰坨老母庙村,旧时是个小村,就有大小七座庙,即一座老母庙和六座五道庙”。据《涉县志》(嘉庆四年版)云“山神庙、五道庙,村村可见”。《蓟县志.民俗.丧礼》(民国33年版):“孝子亲托命纸往五道庙,绕三匝….”,想见五道庙在蓟县也基本是“村村可见”。 周清溪在《县城寺庙知多少》 说,“(蔚县)城内还建有为数甚多的五道庙。….衙门口与郝家巷的五道庙,两边还有钟鼓楼,三元宫前还建有背靠背的五道庙”。这可能是各姓氏都建有自己的五道庙造成的。
另据《近代华北城乡民间信仰述评》(见《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说:“晚清时期,丰南县的村庄,一般都建有五道庙….冀东诸县大致如此”“冀东农村,设立最多的是五道庙”。《太原日报》2004年12月10日载:“晋源镇(旧太原县城)十字街、丁字路口有五道将军庙二十二处”。据《蒲剧史魂》(墨遗萍文)文中说“晋南农村到处多有五道将军庙在”。据《定州社会概况调查》(李景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载:“根据1930年河北定县的统计资料,全县有庙897座,其中最多的是五道庙157座”。太谷县秀水乡有“一祠、八庙、九观音堂、24个五道神”。
内蒙呼和浩特市,见诸于籍册的五道庙起码有四五座;内蒙鄂尔多斯保护区的阿贵庙最高处就是五道庙。内蒙和林县大红城乡所在地的村民在2000年重修五道庙,8月落成,曾被《内蒙日报》“曝光”;2003年内蒙清水河县石湾子村,也修建了一座“五道庙”,六月竣工,也引起新闻界“关注”。可见民间对五道将军的信仰至深。
目前国内,因“五道将军庙”或“五道庙”而命名的的地方和旅游景点还有很多。例如:湖北襄樊有唐会昌三年(843)七月立的《唐创修五道将军庙记》
为国内仅有;山东东平县洪顶山华严洞石窟有明代地藏十王雕刻(其中有五道将军)属中国罕见。
王武当山玉皇庙有“五道殿和五道将军塑像”;五台山后阁有“五道将军神殿,仅存五道将军树像一尊”。
山西平遥市“七十二条蚰蜒街”之中就有“五道庙街”;江西赣州市“三十六街之八”就是“五道庙街”。
过去,北京五道庙春华楼,曾因张大千点拨出现过名吃“张大千鱼”;而今,山西临汾洪家楼五道庙饭店,为迎合顾客口味而开发出民俗小吃“十大碗”。
河北张家口市军事重镇宣化,“有七十二庙之说”,其中就有五道庙;山西右玉县长城要塞杀虎口“有庙五十余座”,五道庙是其中之一。
北京市海淀区有个“五道庙”社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有个“五道庙小区”。
唐山市迁西县屯河村“五道庙里边”有一棵1300年之久的古槐;
北京门头沟灵水村“五道庙庙台上”有一株1500年高龄的古柏。
离石市城北,山西省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天贞观内的五道庙是明洪武十七(1384)年重修;晋城市东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里的五道殿为金泰和七(1207)年重建。
河北张家口市内有条“南五道庙街”;内蒙呼和浩特市里就有一条“东五道庙巷”。
山西省长治老爷岭森林公园正在“规划整修五道将军庙”;北京市门头沟雁翅镇淤口村的“五道将军庙已整修一新”。
浙江宁波市旅游区内的下塔山有一座建于明代的“五道神祠”;湖南芷江县名胜区的天后宫(供奉妈祖)里还有座乾隆十三年(1748)建的“五道神殿”。
洛阳龙门石窟里保存有武后时期(684—701)的“五道将军造像”;陕西富平县发现泰昌元年(532)樊奴子造像碑,碑阴有“五道大神的图像”。
河南省鲁山县、北京市海淀区各有一所“五道庙小学”;河南省南阳市、河北省保定市也有同名的“五道庙街”道。
灵丘县河南村的“五道庙巷”因遭日本鬼子大屠杀震惊中外;北京“虎坊桥五道庙”因龚自珍交游二百岁的“矮道人”而古今扬名。
明代万历兵部尚书王象乾为北京五道庙撰记立碑成为“京师龙脉”起点;清朝光绪新科状元王寿彭给潍坊五道堂题写匾额楹联成为山东潍城的珍贵文物。
祁县乔家大院外五道祠前的“神槐两株”,有民间流传至今的一段美丽的故事;灵丘县白崖乡冉庄村五道庙前因“停尸三年”不葬,曾成为2004年新闻关注事件。
辽宁营口鱼市街的五道庙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山西万荣县后土祠的五道殿则是宋熙宁九(1076)年所建。
韩愈后裔故里昌黎县韩营村,现存五道将军石雕像一尊;于谦后代居落井陉县于家石头村,现存五道将军砖瓦庙三座。
洛阳老城北邙街有清代的五道庙;天津市杨柳青三街的五道庙也建于满清期间…..
我国民间,对五道神的信仰由来已久,不但表现在修庙供奉祭祀方面,还见诸于各种典籍、文学作品和民间活动各个方面。
新疆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的公元543年的文书中就写有“五道大神”的名号;甘肃敦煌盛唐217号窟内壁发现“五道大神与转回图景”。
《地藏菩萨十斋日》中说 “每月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界”,《许真人玉匣记》中说,三月十二日,是五道将军的诞辰。
江西民间驱傩除灾仪式,有五道将军的威武形象;福建永安客家人在傀儡戏还愿仪式中也有祈祷“五道将军驱野鬼”的祝词。
东北满族人“萨蛮”跳神驱鬼,也搬请“五道将军附体”;内蒙巴林右旗珠腊沁村蒙民“九庙神树祭”之一,就是祭五道将军。
“旧时,晋北人行者上路先到五道神庙烧香上祭”;而今,交城县“正月间,年轻人锣鼓队聚于五道庙前”赛锣鼓……
唐代的《广异记》和宋人的《太平广记》、《佛祖统纪》中有不少关于五道将军的故事和传说。
《敦煌变文.目连救母》中,五道将军威仪赫赫,秉公执法,但能热心帮助目连查询母亲下落;《警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故事里,五道将军大发慈悲,对弱者周胜仙有求必应、处处成全有情人。
元代孟汉卿的杂剧《魔合罗》(“魔合罗”就是“小泥偶”)故事就发生在“五道将军庙”,并有“五道将军爷爷….望爷爷保护咱”的台词。
明代杂剧《五鬼闹钟馗》第一折里,描写钟馗在“五道将军庙里慑服五鬼”(此剧已传入日本)。
在《太上洞渊神咒经. 除夕钟馗驱傩文》中还提到,“部领十万熊罴”的五道将军,也冒用钟馗的大名,“捉取浮游浪鬼,积郡扫归三峗”,五道将军在此颇具滑稽色彩,令人喜欢。
《金瓶梅》(崇祯本)第十五回、第四十八回、第七十九回等回目里多次提及五道神的名号和职能。如,第四十八回有“哥儿着了些凉气入肚,又路上撞见了五道将军,不打紧,买些纸儿退送退送就好了”;第七十九回有“失脱人家逢五道,滨冷饿鬼撞钟馗”等等。
《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第二十三回、第三十八回、第七十四回、第一百一十五回等章回中,也数回提到过“五道将军”。例如《水浒》第二十三回,西门庆向王婆打听潘金莲的底细时,那王婆道:“他是阎罗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金瓶梅》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以此说明潘金莲非小可等闲之辈。在第三十八回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后畏罪装疯,口里乱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一颗金印,重八百斤”。从中可看出在百姓心目中五道将军的地位;在第一百一十五回中有“未从五道将军去,定是无常二鬼催”的“诗句”等等。
《续小五义》第五十八回:“徐良把前边的屋子点着,然后爷儿几个出来,直奔五道庙。”的描写。
《聊斋志异.陆判》中也有五道将军的形象……
在现代作品中,
《鲁迅文集.热风.随感四十六》中提到过“五道神”;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著)里也有“住五道庙”“打碎五道庙的判官泥胎”情节;
《袁九斤的故事》(马烽著)里提到袁九斤“到五道庙听老年人说书说戏”;
《乡村故事集》(山月著)里有张诚老汉在五道庙前的槐树下谈古论今和过年时在五道庙前摆开八仙桌免费写对联情景。
《刘神仙与四川军阀》一书中也写了军阀刘湘受刘从云的欺骗在“五道庙”搞迷信活动。
梁漱溟先生的回忆里有童年在五道庙念书的情节;袁世海大师的回忆录中也曾说到带病到五道庙磨戏的经历。
总之,“五道庙”是供奉五道将军的庙宇,在旧时中国民间,尤有其是晋冀鲁豫一带,是非常普遍的。对现代人来说,是越来越陌生了。但是它在华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研究方面仍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因为我生长在五道庙村,小时候曾受到过关于信仰五道将军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对“五道庙”这个熟悉的名字和五道将军的故事,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平时喜欢收集关于五道庙方面的信息,也常常回忆起那浓浓的五道庙亲情,怀念那块童年心灵中的五道庙“圣地”。这就是本文“不吝赘述”的原因,也是一段淡淡如水的五道庙悠悠情结。啊!——我心中永远的五道庙!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