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三角开发大潮中,无棣县拥有哪些资源优势?
2010-06-24 12:26:45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记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请介绍一下无棣县在黄三角中的区位?
记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请介绍一下无棣县在黄三角中的区位?
李恩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对于处在开发最前沿的无棣来讲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毗邻河北,濒临渤海,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与黄骅港一河之隔,距天津滨海新区80公里,为山东省距离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县,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我县内可借“两区”的强势拉动,外可承接天津滨海新区的辐射带动,加快无棣超越步伐。
记者:在黄三角开发大潮中,无棣县拥有哪些资源优势?
李恩波:良好的资源是黄三角大开发的基础。无棣县丰富的资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土地资源异常富足。全县土地总面积300万亩,滩涂80万亩,未利用土地40万亩,是全国沿海可供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发展空间巨大。二是矿产资源厚实。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油区面积1300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7000万吨、天然气4亿立方米,是胜利油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基地。县境北部拥有3条长56公里、总地质储量3.6亿吨且随海水潮汐作用年增10万吨以上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以此为依托建立的珍贝瓷业有限公司用贝壳砂生产的“珍贝”牌贝瓷,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同时,开发出了“中国海瓷”品牌,2009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海瓷艺术作品展。三是特色农业资源显著。粮、棉、枣、牧、渔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厚,被确定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重点县,年均植棉45万亩以上,被列入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产棉大县,全县有枣面积115万亩,拥有枣树4100万株,年产干枣、冬枣均在4000万公斤以上,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枣乡”。拥有大面积天然草场,渤海黑牛、德州驴、洼地绵羊等优良畜种种质资源优势明显,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渤海黑牛之乡”;年出栏肉鸡1亿只,居全国第一位;与全球最大的良种猪繁育企业美国华特希尔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正在建设全国首家美国种猪核心群基地。浅海渔场150万亩,潮间带48万亩,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76万亩。四是绿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县濒临渤海,境内地下卤水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全县已开发盐田356万公亩,原盐年产销量350万吨,是全国大型优质盐生产基地和重点出口盐基地。北部沿海是蒙古风和太平洋暖流的必经之地,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发展绿色环保的风电产业潜力巨大。现已规划风力发电200万千瓦。五是人文历史资源深厚。我县历史悠久,公元586年置县,有唐朝明塔海丰塔,千年古刹大觉寺,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山就位于无棣县境内。我县人杰地灵,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人民大会堂总设计师张镈的故乡。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近年来,依托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我们加大旅游文化开发力度,碣石山、大觉寺风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打造“无棣古城”旅游品牌。
记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自然保护区就在无棣境内,黄三角开发将给这里带来什么机遇与影响?
李恩波:黄三角开发国家战略将带来资金、项目、政策的大量注入,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影响力,近期许多客商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考察,洽谈项目、促进合作,黄三角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对于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将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加大保护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引导人口有序转移,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记者:无棣的生态渔业区与绿色果蔬区现在都有什么规划?发展前景如何?
李恩波:我县海岸线长,具有渔业资源优势。面对黄三角开发,我县大力调整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提高渔业产业化、生态化经营水平,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的海淡水养殖新品种,建设良种场及区域育种中心,打造珍稀水产品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化海洋渔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业,重点发展名、特、优、新高产高效和出口创汇品种。加快开发利用浅海滩涂,改变传统模式,由采捕型渔业向增养殖型渔业转变。实施宜渔荒碱地开发和海水养殖池塘生态整理改造工程,建设海参、对虾、浅海贝类护养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支持友发1万亩“海参、对虾、卤虫生态梯次养殖,渤海湾卤虫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建成全国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实施鲁北海水高科技生态开发改造扩建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养殖面积扩大到20000亩。积极推进海洋真菌裂殖壶菌OUC88的工业生产、海洋微藻—盐生杜氏藻高效培养工程化技术集成示范、优质卤虫卵生产基地建设。2020年特色生态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到80万亩,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5万吨,建成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
对于绿色果蔬区建设,我们将对接好《规划》,着力在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上下功夫。全力抓好科技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的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集生产示范、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建设畜牧生态农业区、科技服务区、现代物流信息区、高端产品加工区和科技创新区五大功能区,引领黄三角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前,14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实施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工程,积极发展耐碱旱、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连片规模开发、集约高效发展,尽快形成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依托百万亩枣林,大力推进枣标准化生产,擦亮“中国枣乡”名片。重点实施2000吨/年葡萄酒、万德公司红枣提取环磷酸腺苷和天然速溶红枣粉等项目建设,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绿色农业基地。
记者:面对黄三角开发的重大机遇,无棣人的心态如何,还有什么想补充说明的?
李恩波:目前,“国家战略”在山东仅此一个,历史把无棣推到了实施“国家战略”的最前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一种“慢不得”的紧迫感和“等不起”的危机感,抓紧干起来,组织黄河三角洲开发大合唱,真正把“主战场”的口号叫起来,把大开发的干劲鼓起来,一切立足于快,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措施快落实,“五加二、白加黑”,确保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快人一步,抢占先机。用足用活政策,打造坚实载体,借外力,启内力,提升发展速度,力争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实现率先崛起。
抢抓机遇的心态十分重要,但关键的是行动,是实干。我县的想法就是,拉开大框架,实施大调整,发展大文化,促进大统筹,强力推进无棣加快超越发展。拉开大框架,就是针对过去无棣基础设施滞后的实际,通过拉开大框架,构筑起大载体。具体说,就是拉开大交通,打破交通运输不便的局面;扩展大园区,打破承载能力不强的局面;建设大城市,打破服务力度不够的局面。在交通方面,我们通过与山东路桥集团合作,采用BT模式投资3亿元的蔡河路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县域中部南北交通大动脉。在此基础上,用2至3年时间实施县内其他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改建,实现与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滨州万吨大港的对接,建成大交通格局。在园区方面,大力实施园区扩容工程,抢抓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为县经济开发区和新海工业园区分别调整预留了项目建设用地,为大项目落户留足了空间,拉开开发区的大框架。在城市方面,我们将以交通路网为纽带,扩大城市向周围乡镇延伸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实施大调整,就是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调活”的思路,突出高新、高效、生态、低碳、环保,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靠招商促调整,以增量优促进总量优。创新招商方式,由单纯招项目向招园区、招产业转变,使新上项目向绿色化工、新兴电力、船舶制造、海洋工程、金融电子、海洋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集中,确保新增总量绿色高质。坚持靠项目促调整,以项目优促进结构优。坚持上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调整。新建、续建32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坚持靠产业促调整,以产业优促进结构优。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和渔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担保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发展大文化,就是按照“逐步挖掘,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提升形象”的思路,大力弘扬吴氏文化、黄河文化、碣石文化、滨海文化、海瓷文化,力争每年都推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化精品力作,打造无棣知名文化品牌,把无棣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吴氏文化这张牌。以吴式芬传奇家族为纽带,以吴式芬故居修护为背景,做好“挖掘宣传吴式芬,构建无棣大旅游”文章,通过拍摄以吴式芬为题材的电视剧,在全国叫响吴式芬文化品牌,开发无棣古城。目前,吴式芬创作宣传、古城开发、旅游创意三个指挥部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二是打好风景名胜区这张牌。立足县内大觉寺、碣石山两个国家3A级风景区和贝壳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一寺一山一海岛”精品线路,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是打好黄河岛文化旅游开发这张牌。积极推进国家烟草总公司投资17亿元的文化、养生、度假项目建设,把黄河岛建成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区,打造京津冀地区后花园。
促进大统筹,就是按照“城镇提升,社区突破,服务均等,作风保障”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建设。在抓好城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争用3年多时间,使全县50%的农村居民进入社区。统筹民生建设。每年都办好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实事”,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统筹作风建设。大力整顿和加强各级干部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以作风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坚定不移地向着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