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盖新房,什么都能凑合 谁来为农民建房“减负”
2009-05-15 11:31:58 作者:河北日报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在农村,攒钱盖房是农民世世代代的传统,为此大多农民要花光多年的积蓄。而盖房资金的沉重压力,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支出———
在正定县东曲阳村,45岁的村民杜排站在即将竣工的新房前,脸上的表情喜忧参半。“房子盖好了也住不进去。”杜排说,盖房子花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要再攒两年钱才能装修。
杜排的儿子二十岁了,正在省会一所职业学院读书。“孩子毕业后也就到了找对象的年龄,没有像样的房子,就找不着像样的媳妇。”趁着建筑材料价格走低,杜排过完春节就开始张罗盖新房。大小十来间、建筑面积217平方米,连工带料花了十二三万元,杜排一家二十年来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这些红砖青瓦、沙子水泥上。
现状:没新房就娶不上媳妇
杜排20多岁就开始走村串乡,贩卖油盐酱醋、日用杂货。在东曲阳村的村民眼里,杜排脑瓜灵活,吃苦耐劳,日子比那些土里刨食的人家宽裕得多。尽管如此,因为有“建房大业”,杜排的日常生活却和土里刨食的乡亲没什么两样:喝5元一桶的烧酒,抽2元一包的香烟,吃的是自家地里种的粮食、蔬菜,一年到头也不添一件新衣服。二十几年的辛苦,二十几年的积累,在这一排宽敞的大屋前,杜排有时候觉得满足,有时候也会觉得十分委屈。
而同村葛国栋家的新房,却因为资金不足,断断续续地盖了三年。葛国栋的父亲是建筑工人,在施工队完成地基建设后,父亲便带着家人自己动手建房,当时正读初中的葛国栋放学后就帮着父亲递砖瓦、和水泥,周末也不得休息。初中毕业后,葛国栋当过建筑工人,干过车工,他和家人努力工作,节衣缩食,只为早一天还清借亲友的债务。
东曲阳村新房不少,新家却不多。除了婚房,多数新房里摆放的还是一二十年前的旧家具、旧家电,甚至连锅碗瓢盆都舍不得换一个。家用电器超期服役多年,但是面对十分优惠的“家电下乡”政策,相当一部分村民依然将钱袋子捂得很紧。
今年年初,承德市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丁万明在承德选了50个村进行调查,发现有3000多户农民准备盖新房。而自2000年以来,我省农村民居建设规模每年均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建设投资额每年都超过100亿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然芬认为,对很多农民来说,家用电器可以凑合、可以没有,可新房子一定得有,要不然儿子找不着对象、娶不上媳妇。攒钱盖房,既是我省农民世世代代的传统,也是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必需。而攒钱盖房的沉重压力,严重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支出,这也是农村消费能力长期得不到释放的一个重要障碍。
原因:沉重负担造就农村“短命房”
“自打俺结婚嫁到这个村,差不多10多年就要盖一次房。”藁城市只照村56岁的陈荣芬对农民盖房有着自己的体会。刚开始是房子太破旧不得不翻盖,翻盖了没几年家里条件好点了,又觉得原来的房子太小了住不开,调换了宅基地又重新盖。据我省有关部门统计,因为建筑标准低、配套设施差、布局不合理等原因,我省农村民居的使用寿命只有20年左右。
在葛国栋与父亲忙着推砖和泥的同时,供职于省会某大型国有制药企业的赵先生,也于2000年贷款购买了属于自己的“蜗居”——— 一套两室一厅、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赵先生的两室一厅比葛国栋家三室一厅、120多平方米的“自建房”多花了近10万元。十年间,赵先生的房子不断升值,现在的市场价已涨到了约40万元;而葛家耗费三年心血建成的房子,除了自住,几乎没有什么市场价值,一二十年以后,它最有可能的命运就是在民居更新过程中化成一堆废砖烂瓦。
怎样在节约土地、规划新村的同时,将农民从“攒钱盖房”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我省各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层体别墅式建筑,保温外墙、起脊屋顶、中空玻璃、地板采暖,车库直通向房前屋后的水泥路,而且统一供水、供暖、供沼气。在燕赵新民居第一村——— 河间市米各庄镇李庄村,村支部书记马增社指着一排排即将落成的燕赵新民居自豪地对笔者说:“这样的房子能住五十年,住进去这辈子也不用再盖房子了。”
李庄的“新民居”设计方案来自《燕赵新民居设计大赛图集》,均为联排独院式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楼上有儿童活动室和娱乐室,一楼老人房保留了土炕,前后庭院还为庭院种植养殖留足了空间。第一批60多户农民入住后,原来的“空心村”将拆除平整,建设成公园和健身场地。
在新民居建设的同时,“集资房”也在我省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或为二层别墅式小楼,或为多层单元房。这些“集资房”的运作模式和燕赵新民居大体一致———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村集体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根据自身需要和经济能力出资购买。
赵然芬认为,设计科学、配套完善、高标准建设的新民居、集资房,延长了农民住宅的使用寿命,有望将村民从世世代代攒钱盖房搭屋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但是,无论是自建房还是购房,普通农户都要面对不小的资金压力。怎样从政策上对农民建房予以支持,使农民既能住上新房,又能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用于增加生活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为减轻农民建房的沉重负担,有专家提出应推出农民住房贷款,这样既可从宏观上拉动农村内需,而对农民来说,也能腾出充裕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但目前我省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还是一个空白—
贷不了:农民建房贷款拿什么抵押
45岁的王永君最近正为买新房的事烦心。王永君是广宗县北塘疃乡公村农民,村里搞了一个“燕赵新民居”村民住宅项目,建设300多套单元房,配套设施完善,价格和自建房差不多。儿子也到了成家的年龄,王永君相中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给儿子结婚用。“以后不批宅基地了,不买不行。”王永君说。
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价格,王永君家要准备11万元左右的房款。王永君是鑫欣棉花加工厂的股东,如果钱都砸在房子上,生意就会受影响。“最好能像城里人买房一样,付个首付,再跟银行贷款。”王永君说。
公村是远近闻名的棉花加工专业村,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入股开办棉花加工厂,农民收入在广宗县首屈一指。据公村党支部书记吴广成介绍说,全村和王永君一样有贷款买房意愿的不在少数。房子要买,生意也要做,如果能够贷款买房,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建筑商赵丕强了解到村民贷款买房的意愿后,开始张罗这事,但他跑遍了广宗县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人家均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农村集体建房不能办理按揭贷款。
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保定办事处主任高东光告诉笔者,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农村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无论是农民的宅基地,还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为房贷抵押物目前尚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放贷,主要用于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尚属空白。
去年年底,省农行各分支机构开始执行总行下发的《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以期改善农民贷款难问题。该办法规定,家庭成员无重大疾病,有合法、可靠经济来源、有还本付息能力,家庭年人均收入不低于所在县农民人均收入,信用评级为一般级以上的借款人,可申请办理不超过家庭年收入30%、最高额度不超过5000元的短期信用贷款。这5000元不需抵押的短期信用贷款,对于动辄十几万元的房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赵然芬认为,除了土地问题,农民收入较低、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也使得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增高,致使农村住房贷款的相关政策迟迟难以面世。
贷不起:农民建房亟盼政府贴息
作为省会首家以农村小额信贷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石家庄市军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从去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至今,已发放了四五十笔小额短期贷款,贷款数额少则一两万元,多则数十万元。据经理牛全红介绍,目前该公司没有接到一笔农民住房贷款申请。“只要农民有需要,信用好,无论是用于生产经营,还是用于建房、购房,我们都可以提供贷款。”牛全红说。话虽如此,每天和农民打交道的牛全红也十分清楚,农民只有在“钱能生钱”的前提下才会选择贷款,为盖房或购房贷款,支付不菲的利息,农民会觉得“不划算”。
根据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实行市场化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的4倍为上限,军慧公司执行的正是这一上限利率。以一笔5万元贷款为例,贷款者每年所付利息约为8000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民工一年的收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购房者却可以享受到相当基准利率七折的房贷利率。以5万元5年期商业房贷为例,平均每年只需支付1060元利息;个人住房公积金房贷的利率则更低,平均每年只需支付860元的利息。
在正定县北贾村,五栋集资楼的销售已接近尾声,300多套新房分为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两种户型,价格1000-1200元/平方米。集体供暖,干净整洁……该村年轻的瓦工李虎对单元房里的生活向往已久,但是他没有出手买房。“最便宜的房子总价也在10万元左右,我要买的话不仅要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要借一半的钱。”李虎说。李虎夫妇一年的收入2万余元,除去日常开销,一年的积蓄也就1万元出点头。如果能够贷款,贷5万元一年交800多元的利息,李虎都觉难以接受。除非有比公积金贷款更优惠的利率政策,才能让李虎下定决心贷款买房。
近几年,全省农村住宅建设投资额每年都超过100亿元。“为农民建房、购房发放贷款,对于扩大内需的成果显而易见。”正在关注农村消费信贷难题的赵然芬分析认为,农民住房贷款,从宏观上可以拉动建材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普通农民家庭来说,能腾出充裕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增加生活用品方面的消费,进一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考虑到我省农民的承受能力,赵然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对农民住房贷款提供有力支持,对申请住房贷款的农户给予贴息,以减轻农民建房、购房负担,更大限度地释放农村消费能力。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