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碣石山镇有个馆里村。村名大多以姓氏打头,馆里村既没有馆姓,更无里姓,为什么称馆里呢?经查,村名的由来与李左车有渊源。
李左车(生卒年月不详),西汉南行唐史家庄人。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曷,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据传,秦汉谋士李左车辅佐韩信伐齐,至碣石山附近,看好了这一战略要地,曾屯兵于此,名曰屯兵馆,村名由此而来。
据该村刘姓族谱和老人介绍,明永乐二年,张、刘二姓挑担结伴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此。长途跋涉,沿途劳累,传说两姓安营后,张姓开始生火做饭,稍作歇息。而刘姓家的年轻人不顾沿途疲劳,趁此圈地,据为己有。
民国《无棣县志》载“汉广武君李左车墓,城北30公里”,即馆里村西北不足300米处。墓冢为圆形,占地近千平方米,高十余米,墓顶筑小庙一座,曰“保全庙”。解放前庙宇坍塌,自然生长榆树一株,说逢年除夕,榆树的树杈上都挂满灯笼。文革前因兴修水利墓冢被平掉。
该村关于李左车的传说颇多,村里的老年人总是有板有眼地叙说和村里沾上边的李左车。一说过去农家大多贫穷,谁家遇到红白大事,烧几炷香,燃把纸钱,李左车便把桌椅板凳借于众乡亲。后来有人不守信用,或少还或不还,从此再也不予施借。“好借好还”由此而来。其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几次欲进村扫荡,土围子墙上总有一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头(李左车)坐镇,使鬼子无法进村,村民没有遭到侵害。
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该村数百青年奔赴战场报效国家,不曾有一兵一卒阵亡确是不争的事实,村里的老人们说是遗传了先人们跟李左车学会的能征善战,杀敌立功,保全自己的用兵之道。
后来,村里又陆续迁来了吴、穆、杨、徐、南等姓氏人家,形成了一个杂姓村落。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