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首页无棣魅力无棣无棣县旅游资源简况:碣石山、大觉寺、贝壳堤、枣园
(一)碣石山文化旅游区
碣石山,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的碣石山镇境内,海拔63.4米,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此山夏商称碣石,春秋称无棣山,魏晋称盐山,唐宋称马谷山,元明称大山。2001年9月,复名为碣石山。2004年完成一期旅游开发工程,并举办首届碣石山旅游文化节,向社会和游人开放。自2005年来,又恢复了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
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是山东省内少有的第四纪火山中最为年轻的一座,也是华北平原惟一露头的火山、鲁北平原惟一的一座山体,被誉为“京南第一山”;位于黄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称为黄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
碣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遗迹和诗文。刘长卿、陆游以及明太宰杨巍等当地文人墨客游鉴此山,写诗作赋,也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是一座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名胜。碣石山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火山遗迹科普、碣石山观光、千童岛民俗风情、曹公岛主题公园、饮马湖休闲娱乐五个功能片区。现建有碧霞祠、禹王亭、曹操横槊赋诗群雕、观海阁等景观建筑物;开发有福地洞天、龙马洞、石林、石瀑等火山遗迹景点;开挖有库容1000万方的饮马湖水库。
(二)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无棣县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无棣为古九河入海之域,黄河的迁徙,海岸线的变迁,潮汐的运动,贝壳的堆积,时永日久,积累成堤。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两列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第一列在保护区南端,长40千米,埋深0.5米—1米,贝壳层厚3—5米,距今5000多年;第二列在保护区北部,长22千米,由40余个贝壳岛组成,岛宽100—500米,贝壳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距今2000—500年。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三大古贝壳堤中,无棣贝壳堤是世界罕见、国内独有的,不仅规模最大、纯度最高,贝壳堤总储量达3.6亿立方,深埋地下、裸露于地表的,贝壳质含量几乎达到100%;也是保存最完整、且惟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沿海岸分布的贝壳堤岛,至今仍在继续生长发育,且随着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万吨以上。
无棣两列贝壳堤岛之间的湿地和向海的潮间湿地与潮下湿地也组成了世界罕见的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区内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地,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拥有种类繁多的海洋资源,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形成贝壳堤岛的物源文蛤、蓝蛤、牡蛎等贝类软体动物30余种以及种类繁多的海洋动植物;有滨海湿地植物350种65科285属,如珍稀濒危植物野大豆,珍稀野生自然植物罗布麻、麻黄等。自然保护区有鸟类达45种,属9目21科34属,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18种,冬候鸟4种,旅鸟14种,主要有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白头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灰鹤、短耳鸮等。
200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17日,通过专家评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0480公顷。自然保护区辽阔、宁静,自然风光优美,有大口河、汪子岛、秦套岛、百万公亩盐田旅游景点,是乘船出海、垂钓鱼蟹、品尝海鲜、骑马猎兔、砂滩听涛、赶海观潮、戏水观鸟的好地方。
汪子岛:最大的贝壳堤岛,滨州境内惟一能观大海全貌的地方,有“海上仙境”之称。相传,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女,入海求仙取长生不死药,长久不归,父母思念远去的孩子,奔波于此岛,眺望大海,盼子归来,故名“望子岛”,后人也称“旺子岛”。
大口河:即漳卫新河(古鬲津河)入海口,因河入海,水面渐宽而得名。大口河堡原是一个人口密集的渔村。据县志记载,当时九条大街纵横全岛,买卖铺户林立,一片繁华景象。北海渔歌为无棣旧八大景之一。大口河从岛上至北6公里才到达深海区,平日潮水涨满,水深也不过腰际,游客可嬉水,观海潮;落潮时,可海滩拾贝,捉螃蟹。海边有一条天然的贝砂带,是被海潮推上岸的贝壳,经上百上千年的风蚀造化而成的一条金色砂带,每天还有大量的贝壳被推上岸。踏在细软的贝壳砂滩上,可观浪听涛,尝海鲜。大口河位于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北靠跨世纪工程黄骅大港,正规划建设贝砂滩海水浴场及大型服务娱乐配套设施。主要景观有金波涌日、金线碧水、北海渔歌及车辋城、城坨台、汉车道、灶膛和烽火台遗址等。也可乘船出海打渔,乘快艇游览大海,观万吨大港。
(三)万亩生态观光枣园
位于无棣县中南部,主要集中在水湾镇、佘家巷乡、西小王乡等乡镇,集观光、休闲、保健、娱乐于一体。
无棣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始于夏商,史料记载:无棣“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以渊源流长的小枣发展史,绵延广阔的枣面积,居全国之冠的金丝小枣、冬枣产量,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系,被誉为“华夏枣都”、“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1990年,无棣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枣树定位“县树”,枣树种植得到空前规模发展。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殊荣。
现在无棣县基本实现了枣农间作密植园化、宜枣耕地枣树覆盖化,有枣面积115万亩,拥有枣树品种123种,4300万株。年产优质金丝小枣3323万公斤,冬枣4360万公斤。无棣拥有许多枣珍稀品种,如冬枣、雪枣、无核枣、圆铃枣、龙须枣等,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果中珍品”;拥有枣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产品主要有枣汁、枣醋、枣茶、枣花蜂蜜、无核金丝蜜枣、阿胶蜜枣和金丝枣白兰地、大香槟以及“大山特”、“枣木杠”等枣系列白酒。
无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园内面积1.6万亩,集中了我国三大系二十几大类的优质树种,已建成冬枣生态示范园、枣林间作示范基地、金丝小枣生态示范园、旅游休闲中心等示范园区和景点,枣园采用自然生态管理,通过品系选育、反季节栽培等高科技手段,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枣品种,全年皆可品尝到冬枣、龙枣、大白铃枣、金丝小枣等。
无棣南部乡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枣园建设,枣园内田成方、林成网,建有观光线路、枣园观光台、采摘园及多处枣产品交易市场。金秋十月,枣乡收获的季节,“四野清香飘天外,万家枣园射云红”,无棣成了枣了海洋,是枣园采摘、观光的最佳时期。
千年唐枣树:位于信阳乡李楼村,种植于唐代。这棵枣树约有两人合抱般粗细,树干已经龟裂为三段,树龄虽逾千载,主干结九瘿、穿七窍,虬枝交错,却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令人叹为观止。据《唐枣碑铭》记载,唐元和八年(813),这里发生了大海啸,方圆百里一片水天泽国,唯有此树幸存下来,并与普照寺(明朝改为大觉寺) 舍利宝塔相对而立。
这棵老枣树虽在路边,但村里人从不折损其一枝一叶,他们已经把这棵老枣树尊为“寿树”,称其果为“寿果”,传说食用一颗可延寿三载。成熟后采摘下来珍藏,四方乡邻常求索为药引子医治疾病。传说,当年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各路神仙应邀参加,北海龙王带着的他的龙宫虾将也前来赴宴。只因那看管蟠桃园的孙大圣偷吃了仙果,使的宴会仙多桃少。无奈,司宴官只好宣布“品尝蟠桃者仅限各路首领”。这样,东海大军只有海龙王饱此口福。为了照顾情面,玉皇大帝差天王李靖搬来一坛“天枣”,分给众多的龙宫虾将每人少许。虾将将玉皇大帝恩赐的“天枣”带回龙宫吃光后,枣核扔在海底,若干年以后,海潮退去,广袤的海滩上慢慢长出了枣树,结出了金丝小枣。沧桑几度,车来舟往,小枣被带到全国各地,“天枣”最初扎根的退海之地--无棣,也就成了金丝小枣的发源地。
(四)塔影公园
位于无棣县城塔影街。公园内有大觉寺及明代寺院建筑、海丰塔旧址及新塔、清代高等学堂遗址、钟鼓楼及三面环绕的荷花湾,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是展示佛教文化和无棣悠久历史、灿烂人文的城市公园。
大觉寺本名“普照寺”,寺中浮屠“海丰塔”,原名“普照寺舍利塔”,唐贞观十三年建。唐开元年间,普照寺易名开元寺。明初,无棣改名为海丰县,“普照寺”又改称“大觉寺”,塔遂有“大觉寺塔、海丰塔”之名,沿用至今。大觉寺与海丰塔自创建,历五代、宋元兴废,明清相继重建、修葺,寺内殿宇宏丽,松柏翠映,碑石林立,文风盎然。光绪三十一年,知县杨增辉将大觉寺部分建筑改建成清代高等小学堂。塔西北隅有吴式芬故居,北隔荷花湾与文庙学宫相望,东北临白衣庵,其“丛林塔影”为无棣旧八景之首。
海丰塔,原塔十三级,寿龄高于塔祖西安大雁塔六岁。新塔位于原塔址北50米,由无棣乡贤、国家级设计大师、人民大会堂总建筑师张镈义务设计,塔高45米,按八角十三级楼阁砖塔结构复原规模。大觉寺按原寺院设置,恢复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修复了藏经殿、功德殿和禅房,与海丰塔形成一个整体,占地约15亩,成为无棣县城的一大人文景观。
游塔影公园,登临海丰塔,可领悟古城神韵,欣赏十里荷塘。
(五)吴式芬故居
位于无棣县古城南门里,占地7000平方米。故居建筑格局上既具有明清时代官宦府第的宏伟气势,又有宦居园林建筑艺术情趣之美,实是明清官宦府第古建筑艺术中的典型代表。有吴式芬纪念馆、宝砚堂、尚书第、陶嘉书屋、双虞壶斋、听雨轩等建筑。
清代吴氏家族,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九世朝臣”之称,享有“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之美誉,其文化底蕴,社会影响广泛,被视为清朝三百年历史的缩影。清代内阁学士吴式芬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捃古录》、《捃古录金文》、《封泥考略》等多部巨著。吴式芬以其金石学的百卷名著,填补封泥研究空白的丰硕成果,成为吴氏家族杰出代表。
故居一宅两院,南院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原系明户部尚书王佐府第,以“宝砚堂”为主体,因吴氏珍存宋代苏轼“雪堂宝砚”命名;北院“尚书第”建于清康熙甲辰年(1664),南厢“陶嘉书屋”系吴氏藏书之处,北厢为“双虞壶斋”,吴式芬晚年居时多在此斋著录。2005年,在故居南院建吴式芬纪念馆,纪念馆馆藏丰富,展有实物、史料近千件(篇),展示了海丰吴氏家族的显赫家世和灿烂人文。
(六)张镈纪念馆
张镈,祖籍无棣县车镇乡段家村,其父张鸣起曾任两广总督。张镈授业于建筑师梁恩成教授,在香港基泰公司受著名建筑大师杨庭宝的熏陶指导,成为技术支柱,在建筑界享有“建筑泰斗”之美誉,1989年国务院建设部颁发建筑设计终身大师铜牌,199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东方之子—全国十大建筑师之首张鎛》。张博大师一生主持、指导了二百余项重大工程,数量之多,造诣之深,世界少有,主持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民族饭店、友谊饭店、民族文化宫等建筑。
张镈纪念馆占地120平方米,收集有张博先生的手稿、图纸、照片、书籍500余件,中间摆放着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建筑模型,真实再现了建筑大师张博先生才华横溢,气势非凡的建筑风格。
(七)李山美术馆
李山,山东无棣人,著名国画家,已有千副作品问世,出版画集十余部。“画到神情缥缈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对李山国画的赞誉。1958年,李山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到新疆画报任记者,四年的新疆生活,造就了一位边疆画家。“我跟爸爸进天山”、“天山月初升”、“驮铃叮当走雪原”等天山驮铃图,“哈萨克娃娃”、“喀什老人”等边疆人物画,名噪一时,享誉四方。李山先生的书法和绘画是同步发展的,著名书画大师潘天寿赞誉李山的书法:“迭宕有致,节奏有声”。其国画《天山月初升》、《七月阿尔泰》,被珍藏于人民大会堂。
李山美术馆位于县档案馆,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匾名,集中展出了李山先生绘画作品50副、画集11册、写生稿400余件。展厅展示的有几位社会资深对李山先生的评价,文学泰斗郭沫若向李山先生高度评价李山的画“大有新鲜之味”。
(八)无棣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革命业绩陈列馆
五营村党支部建立于1933年10月,是无棣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冀鲁边区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无棣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革命业绩陈列馆就坐落在无棣县车镇乡五营村,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无棣县第一个红色旅游景点。
该陈列馆分烽火篇、创业篇、关爱篇、团结篇、发展篇、荣誉篇六部分及部分遗物展览。集中展示了五营村支部建立的历史背景、组织概况,地下党组织秘密印制的党内学习文件;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关心和爱护,体现民族大家庭里团结互助的好风尚,展现了新时期回民群众经济发展新景象。
(九)冯安邦纪念馆
冯安邦,字化民,山东省无棣县信阳人,生于1885年,卒于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二军上将军长,七七事变后请缨抗战,参加过保卫平津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战等诸战役的对日作战。1938年在襄阳战区的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南岳忠烈祠里有冯安邦将军的墓碑。建国后,民政部编《中华英烈大辞典》已将冯安邦作为全国著名英烈列入其中。
冯安邦纪念馆前有冯安邦将军半身汉白玉雕像,下方石碑是国名党名誉主席连战题词的“冯安邦将军”几个大字;展室布置中壁展含领袖题词、作战序列、军事地图、社会褒奖、陵园奉祀六大板块,正堂迎门是冯安邦遗像和简介,对联和横匾词语皆出自国民政府对冯将军的褒扬令;橱展共12组,展出了冯将军的名章、诗稿、奖状、孙连仲制赠的铜质镇纸,以及冯将军的战史资料大宗。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

我来说两句 当前共有0人发表了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