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掌四世传人刘凤彩先生,是一位名扬中外的武术大师。他 1908 年农历正月十五生于山东无棣县大山乡刘家黄龙湾村,逝世于 1987 年 2 月 10 日。先生与高义盛同乡且系亲戚,是程派高式八卦掌第二代宗师。
先生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承家传习武。 9 岁始从其叔父习练八卦掌, 19 岁被高义盛先师收为入室弟子,在原籍家中受教九年。先生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肯下苦功,高师对他十分偏爱,终日口传心授,倾平生之技尽传于他。由于先生颇得高师真传,功夫长进甚快,数年后在家乡已小有名气,并常随高师在十里八乡助师传艺。 1936 年,先生 28 岁,高师在天津市设场传艺,他随师赴津谋生,并协助高师传授八卦掌。直至 1983 年退休方离津返籍,在山东滨州市继续收徒传艺。
六十多年来,先生与八卦掌结下了不解之缘。练功传艺,日日不辍,除下地劳作、上班做工以外,他毕生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研习传授八卦掌,朝夕演练,日夜揣摩,从未间断。
先生文化水平不高,但只要与人谈论起八卦掌则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对八卦掌之要领、歌诀、名人轶事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先生善演练,精技击,八卦掌造诣精深,在津、京、冀、鲁乃至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1981 年,应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康戈武先生之邀,先生参加了北京武术界发起的“董海川先师迁葬活动”,并作为外埠发起人、天津的唯一代表在北京万安公墓董海川先师墓碑之上镌名永志。
先生的八卦掌基本功深厚,技艺精绝,享誉海内外。《天津日报》、台湾《力与美》月刊、《台湾武林》杂志、美国《八卦掌月刊》等都曾载文专门介绍先生深厚的八卦掌功夫。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八卦掌专家康戈武先生曾赞扬说:“刘老先生身手矫健,晚年尚能出色地演示高式拳技特色,十分难能可贵,其拳姿之精妙,在我所见到的老一辈武术家中,无人能出其上。”
先生演练的先天掌、后天掌以及八卦器械以出神入化的艺术特色和登峰造极的拳技,成为门人后学追摹的典范。先生生前,其门人弟子都把观看先生的演练作为一种艺术享受,静观其拳姿造型,舒展大方,神态潇洒,力道圆整,气势雄劲,周身内外贯穿一气;动看其演练,则纵横缠绕,如龙戏水,轻而不浮、稳而不僵、刚柔相济、浑然一体,大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妙,令人叹为观止。其逝世后,人们又把所珍藏的先生练功照片作为研习的示范依据和标准。海外有些武馆(台湾、美国等)将先生的“练功照”汇集成大幅挂图,连同先生的大幅标准像一同悬挂在厅堂,尽显对先生的尊崇之情,并称先生为“程派高式八卦掌大宗师”。
高义盛先师生前也曾对先生的演练风格和功力倍加赞赏。先生初到天津时,高师曾不止一次地对其众门人弟子说:“都说八卦掌好用不好看, 那是功夫不到家,你们去看看凤彩练的掌,那简直太美了。”高师晚年也曾当面评价先生:“论交手你尚不如我当年,若论演练功夫你已胜我一筹。”并将一生心血积累撰写的《八卦掌谱》(手稿原本)传于先生,为先生晚年整理《程派高式八卦掌谱》提供了重要依据。
先生毕生习武承一脉而博采众长,他精“吴式太极拳”和“武当太极十三剑”且传人甚多;对于中国武术精品“夜战刀”和“双藤棒”等也深具功夫,但作为看家技艺,传人甚少。
先生研习八卦掌,不但明其势,而且研其理。先生常说:先天掌为后天掌之本,后天掌为先天掌之用,无先天掌则八卦掌无根源,无后天掌则八卦掌不齐全。先天掌乃养身、健身、强身之法宝,后天掌乃防身、自卫、技击之妙术。
先生认为,先天掌是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基本功。所谓内功成式法主要练的是一个“整劲”,要很好地体现“逆中求顺”,只有把“圆圈”练到周身上下,才能出功夫。初学者“转圈”要严格遵守“二十四要”,宜慢不宜快,要逐步加快速度,慢出功夫快出手(手:指应用技巧)。而后天掌为高式八卦掌的使用方法,是实践的技术,要追求“二争力”,锻炼一触即发的爆发力。后天掌讲究“本、卸、拆、变”,要一步一步练习。练习本着本式,不仅要知用,还要知道解,即卸。练习拆手为两人对练的小组合,主要练习“知觉力”,从中体现“顺中求巧”。只有把劲力功夫和各种技击技巧结合起来,并懂得变化,灵活运用方能赢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拳取空中,形意拳取直中,八卦掌则取变中”,中者立于不败之地也,八卦掌主要靠变赢人。
先生还认为:强打弱是功夫,快打慢是功夫,以技巧取胜同样是功夫。因此练武主要看功夫。功夫者时间也,功夫不负人,功到才能自然成。
先生对习练各种器械也颇有见地。他认为:各种器械实际上都是手臂的延长,关键是把长器练短了,短器练长了,用心把器械练成自身的一部分,与自身融为一体,运用自如,意到力到,方显功夫到家。
先生性情温和,为人慈善,尚武崇德,虽艺高功深,技击手法十分精巧,“放人”常在有意无意之中,但从不以搏击胜人为能,更不恃强凌弱。他认为:当今习武主要用于健身、交友,技击是第二位的。其毕生坚持“习武健身强体”为宗旨,反对好勇斗狠。一生之中先生虽也常与人试手,但总是以技服人、点到为止。偶遇好斗者,先生也是谦让三分,一生从未伤过一人。对此,门人弟子有口皆碑,称道先生“为人最善”。
先生始在乡间务农,后进城市做工,一生与名利无争,很少出头露面。客居天津近五十年间,曾多次婉转谢绝参加各种武术团体,包括曾谢绝原天津市武协主席、天津体院武术教授刘万福先生的亲自邀请。更少参加各种武术表演比赛活动。先生晚年曾对其家传弟子说:“我一生习武传艺,唯以习武为爱好,传艺为善事,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先生视“天下武术为一家”,交友从不带门户之见,收徒总是因人施教,毕生坚持业余授徒传艺,且从不收费,更不向学生索要财物,深得门人弟子和学生的尊敬、爱戴。先生一生恪守的信条是:“传艺德为先,仁义乃为人师者之根基;学艺品为上,虚心恒性乃学艺者之本源。”先生德高望重,慕名向其学艺者难计其数,且许多是带艺投师,其门人弟子遍及各行各业,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干部;既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农商学兵。特别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先生曾受聘南开大学任业余武术教练五年有余,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学者、教授、学生、员工从其学习拳械者甚众,可谓“桃李满天下”。其门人后学中得先生之真传、较有造诣者也不乏其人,知名者如嫡传弟子刘少臣、王书声、韩凤瑞、郝润华、杨知生、朱西良、王福岭、刘建英、刘树行等,再传弟子如葛书贤、葛书臻、戈国良、李学义、刘金旺、田庆平、赵俊德、李学民、张金和等。另外,先生在天津的门人弟子曾单独组队于 1993 年和 1995 年两次参加“北京国际八卦掌联谊会”,并在国际交流中获奖。
先生晚年返籍后,住在山东滨州市其子刘振忠家中。其间,仍致力于宏扬祖国传统武学文化,精心传艺,授徒多人,知名者如肖军、李鸧、史继涛、高国友、刘常在、孙士军等。
先生享名一世,伴随着研习传授八卦掌度过了一生,为承传和宏扬祖国传统武学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走到哪里就把八卦掌带到哪里。倾其毕生精力苦心研习、传播高义盛所传的八卦掌技艺成果,并以自己的研习实践将高师所传八卦掌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技艺高峰。其晚年更致力于总结自己的体会和经验,精心主编出版了《程派高式八卦掌谱》,使程派高式八卦掌得到了中国武术研究院有关专家的确认,从而丰富了中华传统武学宝库,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武学遗产;为确立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学术地位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也为沟通海内外八卦掌同门人之间的联系、交流架起了桥梁,为程派高式八卦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目前,美国北美唐手道协会、日本阪神太极拳爱好会、台湾的“台始易宗”以及香港所传广华八卦掌都因与先生所传八卦掌有历史渊源,分别与先生在国内所传门人弟子建立了联系。先生之家传弟子刘树行、再传弟子戈国良、李学义等曾于 2002 年和 2003 年应邀分别赴日本和美国讲学,传授程派高式八卦掌,亲身感受到了海外八卦掌同门人对先生深厚的尊崇之情。
为纪念缅怀先生一生习武成就,激励后学, 1995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由国际八卦掌联谊会天津联络处发起,天津、山东、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地程派高式八卦掌同门人捐资,在先生原籍村北墓地,树立了一座巨大墓碑,并举行盛大揭碑仪式,中国武术研究院、山东省武术研究院以及地、县、乡、村有关专家和领导,海内外同门捐资人、先生亲属、村民群众出席了揭碑仪式。
碑前撰文:中国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四世传人刘凤彩先生之墓
碑后 48 名海内外八卦掌同门人勒名永志,依次为:
天津:王书生 韩凤瑞 朱西良 刘建英 王登甲 高树青 徐 丽刘树行 戈国良 李学义 刘金旺 赵俊德 李学民 张立安田庆平 苏庆生;
山东:皮树强 李 鸧 史继涛 肖 军;
台湾:潘 岳 刘金玉 潘子超 蔡荣光 连万来 游腾明 张世博;
香港:邓昌成 雷汝霖 徐国栋 伍宝全 徐 标 冯森源 霍东成温耀基 叶冠森;
日本:迁田 登 迁本三郎丸 奥田良一 佐佐木雅一 东美晴 池田;
美国:文森 · 布莱克 凯眯 · 黑 汤姆 · 碧霄 大卫 · 尼克勒德 克雷斯 · 奎尔 麦德华。
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八卦掌联谊会总干事长康戈武先生撰写《墓志铭》,全文如下:
“刘先生名凤彩字俊臣山东无棣人生于一九零八年殁于一九八七年享年八十先生自幼嗜习武技且承家传十九岁始师事近亲高义盛研练八卦掌历九年得其真传妙悟技理掌艺精绝尚德重义处事谦恭艺成后客居津门执教五十载授弟子百千先生毕生弘扬八卦掌晚年更主编高式八卦掌谱益中外同好为后世流芳仰先生师表忆昔日交游谨撰此铭以志敬慕”。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