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穿越百年的握手——吴重憙曾孙吴朴承专访

2011-02-21 22:40:34 作者:马荣振 来源:无棣文艺 浏览次数: 评论 0

  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俗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清代无棣的“大宅门”之一“海丰吴氏”,自顺治至宣统,十朝皆列科名,九世累遗典籍,以“家乘万卷”跻身
  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俗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清代无棣的“大宅门”之一“海丰吴氏”,自顺治至宣统,十朝皆列科名,九世累遗典籍,以“家乘万卷”跻身齐鲁大地富有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之一。随着大清王朝的终结,这个曾经赫赫有名的家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百年的风霜雨雪之后,今天的“海丰吴氏”后人身上,还能寻找到我们期冀的家族成功“密码”吗?带着这一疑问,记者专访了吴重憙的曾孙吴朴承先生。

  2月12日,吴朴承先生应我县“挖掘宣传吴式芬,促进文化大繁荣”文化宣传指挥部的邀请,专程从北京来到无棣,为指挥部文学作品创作组提供素材。记者是在政务中心大厅见到他的。握着吴先生伸过来的手掌,记者仿佛碰触到吴氏文化的敏感神经,顿时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轻轻握手间,一百年的距离,近在咫尺。

  在文广新局副局长门福通、文管所所长刘震的热心安排下,记者随吴朴承先生来到下榻的县宾馆,稍事休息后,谈话正式开始。

  吴朴承平和地笑着说:“我是1951年出生的,算不上‘老人儿’啦,可能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史料来。但是,从小耳濡目染,打小起就经常听老人们唠嗑,讲讲家里过去的事,挺有意思,印象还是很深的。”

  门局长高兴地说:“前段时间我们拜访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时,她曾说过让我们整理些吸引人的史料内容,也就是俗称的‘包袱’‘扣儿’,吴先生随便聊就行,我们再去伪存真嘛。”

  \

  \

  “说来话长啊,就拿吴式芬和陈介祺的关系来讲,他们有师生之谊,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但是陈介祺向来直呼吴式芬六哥,关系特亲密。到了我的曾祖吴重憙发达的时候,清朝就走下坡路了。”吴朴承感慨万千,接着说道,“吴重憙是吴式芬的次子,先后做到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部左右侍郎,河南巡抚,赏戴花翎,可以说荣耀一生。袁世凯当初还受过吴重憙的提携,说起来他还还和袁世凯有师生之谊啊。后来,他也劝过袁世凯不要称帝,劝不住。”

  记者不禁问道:“从吴重憙公而下,你们家族的脉络分支可否再详细列举住来?”

  \

  \

  吴朴承在纸上一边写,一边感叹:“曾祖吴重憙有四个儿子,除了我祖父吴嵚一脉传下来,其他三支都断了。我父亲兄弟四人,他在家里是老小,生了我兄弟四个,其余的三个伯父的支脉也都断了。我们没有继承下先祖的显赫身世,但是也算是‘硕果仅存’了吧!”

  记者提出要收藏吴朴承写的家庭脉络分支图,他认真地说:“不行不行,写得太潦草了,今晚我再誊写一份,明天早上交给你一份工整的吧。”

  门局长说:“吴先生再回忆回忆,您所知道的家族中的珍闻趣事有哪些啊?”吴朴承想了想,指点着脉络图上的人名说:“这是我的祖父吴嵚,他和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渊源很深。徐世昌是我祖母的亲侄子,论辈分,应该管着我祖父叫姑父。据说我祖父是个倔老头,有一回徐世昌过生日,祖父登门祝寿。前来拜寿的人络绎不绝,祖父按照礼数向前呼后拥的徐世昌弯腰施礼,静等着自己的侄子回礼呢,不料徐世昌连手都没抬,坦然接受了他的行礼。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我祖父感觉跌了份儿,回到家里发狠道:‘和徐世昌绝交!’在他的坚持下,直到他去世,吴家和徐家没有任何往来,断了道。其实,吴嵚这个当姑父的比徐世昌还小着四岁呐。”吴朴承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别看我祖父吴嵚做的官不大,也就是个候补知府,但是结交甚广。他1930年过生日时,正逢喜添长孙,双喜临门,自然好好庆贺一番,于是邀请到梅兰芳、马连良等名角到家里唱戏。老天津卫的人都知道,邀请梅兰芳、马连良同台联袂,绝无仅有。多少年,我们家都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我们家和冯巩家还有亲戚,冯巩是冯国璋的曾孙,我的两个亲姨都嫁给了冯国璋的四子冯季远,论辈分,冯巩得管我叫表叔。后来,我姨受牵连,被迫害致死,表哥也疯了,最后寻了短见。细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呀!”

  “那时联姻讲究个门当户对,”吴朴承指着吴嵂的名字说,“他的夫人,是张之洞的孙女。我的外祖父和张勋、张宗昌是八拜结交的兄弟,也是个显赫世家。”

  吴朴承站起来,我们也纷纷离开沙发站起来,吴朴承觉察到我们可能误会他下逐客令了,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腰不好,常年劳损造成的,你们别介意。我知道你们大老远把我从北京请过来不容易,咱们接着谈……”

  “我二伯父吴保锴,陆军贵胄军事学堂毕业生,在军校和黄兴同班同宿舍,当时住的是两人宿舍。他和黄兴是莫逆之交,满怀报国之志,正遇上全国‘讨袁’,然而袁世凯和我曾祖吴重憙是至交,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吴保锴军校毕业选择了沉默,抱憾终生。抗战爆发,我母亲方仁彬将家中的衣服拿出来很多,捐给抗战的士兵们。其实她是一个旧家庭的大小姐,哪有那么高觉悟啊?后来,母亲说,反正只要让杀鬼子的兵能穿暖和,能多杀坏人,就支持。”

  “我们家最有气节的,当属吴式芬长子吴重周的曾孙,也就是我的大哥吴康本。已经不在了,今年冥寿95岁。他是山东大学毕业生,接受新思想,最先和大家庭决裂,走革命的道路。日本人打过来,得知吴康本擅长拉京胡,就邀请他前去表演助兴。吴康本将二胡摔烂,断然拒绝了日本人。家里人都吓坏了,纷纷劝说吴康本前去应付应付。吴康本大吼着说,‘你们懂什么?你们知道做亡国奴的滋味吗?!小鬼子拿中国人当猴耍,这种辱没先人气节的事,我坚决不做!要杀要剐,随便!’日本人拿他没办法,居然没有追究吴康本。再后来,吴康本加入了共产党……他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但是,他是我们吴氏家族的骄傲!”

  ……

  吴朴承说,自己所知道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以后想起来,他会从北京打电话告诉我们。

  从吴朴承先生房间走出来,记者一看表,已经是夜间十一点。

  \

  第二天早上,记者发现,久旱的鲁西北大地竟然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久旱逢甘霖”,吴朴承先生的到来,不也是为我们丰富吴氏家族创作题材送来的“及时雨”么!

  吴朴承回京前,交给记者一页纸,上面是他认真誊写的百年之内吴重憙家族脉络分支图,最后是工工整整的落款:“吴朴承提供。2011年2月12日。”辞别吴朴承先生时,他握着我们的手,一脸歉意地说道:“今天是礼拜天,你们应当休息啊,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为吴氏家族文化所做的努力,谢谢你们!”

  记者乘出租车回来的时候,司机师傅打开音响,高亢的《大宅门》片尾曲立即溢满车内,如天籁之音。脑海中吴重憙家族脉络分支图上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霎时鲜活起来——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平生多磨砺,男儿自横行,站住了是个人。有情义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实习记者 马荣振 报道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投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本站推荐

联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