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全市秋冬“林水会战”现场观摩暨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表彰会议上传来喜讯,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生态文明村创建先进县区”一等奖第一名荣誉称号。2011年以来,我县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利民工程来抓,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共完成投入5685.5万元,共栽植各类树木、花卉65万株;整修道路73公里,衬砌路边沟60公里,20个村完成次街道硬化;粉刷墙面38万平方米,绘制、悬挂宣传标语(牌)965个,村村建成了休闲广场,设立了村标,22个村建起了文化墙;新安装、更换路灯890盏;拆除废旧房屋、乱搭乱建、残墙断壁463处;各创建村都建立了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巩固了整治成果,11个市级创建村和50个县级创建村顺利通过了市、县考核组考核验收。
激活内力 聚集外力
突出村庄主体作用,解决“本”的问题。按照群众意愿抓整治,通过动员发动和组织引导,干部带头,依靠群众,充分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动手的生动场面。车王镇五营张村党支部书记从立强带头捐款100万元,个体经济大户冯长生捐资10万元;佘家镇杜仓村村委会主任杜志房卖掉了自己的车,垫付了村内新修公路的工程预付款。
聚集县乡和帮扶部门的力量,解决“钱”的问题。县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75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县61个创建村按每村10万元进行奖补,另外每年拨付每村1万元用于建立长效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之大、政府重视程度之高在全市位列第一。各乡镇(街道)都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个村都确定了包村干部,并立足各自实际推出了各自的特色做法。市、县帮扶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靠上真帮实扶,累计投入资金、物资1913万元。
加强督导 强力推进
我县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下设综合协调、规划指导、督导考核、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报道、资金使用管理6个工作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加强宣传报道,在县电视台、《无棣大众》报、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编发《工作简报》23期,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工作动态、先进典型等,同时通过村宣传栏、特色文化墙、干部入户动员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组织到东营市和威海市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导、年终考核制度,先后召开8次现场会,多次到村进行现场督导、打分排名。在全县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推进会议上,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恩波,县委副书记、县长丁海堂等县六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对各创建村进行现场观摩,极大激发了各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我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市领导多次到我县调研、督导,我县先后4次在全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集中整治 长效管理
我县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做好科学规划,巩固整治成果,让农民群众真正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普受惠、长受益。
靠制度规范来约束。各创建村都建立落实了“门前三包、包干到户”等村规民约,给家家户户划分了卫生责任区,规范和约束了村民的行为。靠村民自律来保障。加强教育引导,倡树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新风,群众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自觉改掉了过去乱扔垃圾等陈规陋习。靠有效管理来落实,县财政投资230万元统一采购11辆垃圾清运摆臂车和地下垃圾周转箱,目前长效保洁硬件设施已全面运转。规范垃圾处理模式,靠近城区的乡镇(街道)采取“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生活垃圾运往县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通过深坑填埋等方式处理垃圾。各乡镇(街道)成立了10—15人的专门环卫队伍,各创建村建立了3—7人的保洁队伍,负责及时清运、处理垃圾,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