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信息聚合 | 繁體 | 注册 | 登录 | 会员中心 | 退出 | 【免费发布信息】 | 服务电话:0543-5070686

无棣县属于山东省滨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版图面积1998平方公里,辖6镇5乡,593个行政村,568个自然村,43万人(2003年),与国家第二大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枢纽黄骅港隔河相望,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

无棣县总面积1998平方千米,总人口437113人。辖6个镇、5个乡,3个居委会、593个村委会,568个自然村。
无棣镇 面积145.86平方千米,人口91883人。辖3个居委会、106个村委会,110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棣新一路156号,邮编251900。
水湾镇 面积143.35平方千米,人口53032人。辖85个村委会,8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水湾村,邮编251902。
碣石山镇 面积71.26平方千米,人口25221人。辖37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大山街村,邮编251910。
埕口镇 面积128.79平方千米,人口22623人。辖30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埕口村,邮编251909。
小泊头镇 面积107.14平方千米,人口42453人。辖52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北李家宅村东,邮编251911。
马山子镇 面积677.26平方千米,人口29016人。辖22个村委会,21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傅家山子村,邮编251907。
信阳乡 面积51.6平方千米,人口34202人。辖63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庞张村东,邮编251901。
车镇乡 面积145.8平方千米,人口49424人。辖74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乡政府驻车镇村,邮编251912。
柳堡乡 面积255.47平方千米,人口32518人。辖38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乡政府驻杜家柳堡村,邮编251906。
西小王乡 面积148.5平方千米,人口20102人。辖31个村委会,30个自然村。乡政府驻西小王村,邮编251904。
佘家巷乡 面积122.99平方千米,人口36639人。辖55个村委会,46个自然村。乡政府驻佘家巷村,邮编251903。
(根据“滨州市地名网”资料整理。估计为2004年统计资料)。

无棣旅游
 

 

  无棣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以“渔家乐”、“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已经破题。禹贡碣石山集人文、自然、环境、历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开发已大规模实施。
  大口河风景区:位于无棣县北部,渤海西南岸。区内分布着两列古贝壳堤。第一列在保护区南端,长40KM,埋深0.5-1米,贝壳层厚3-5米,距今5000年;第二列在保护区北部,长22KM,由40余个贝壳岛组成,岛宽100-500米,贝壳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距今2000-1500年。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三大古贝壳堤中,无棣贝壳堤不仅纯度最高、规模最大,也保存最完整、且唯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无论是深埋地下的,还是裸露于地表的,贝壳质含量几乎达到100%,而美国圣路易斯安娜洲和南美苏里南贝壳堤,贝壳含量仅为30%左右,天津、河北保存了仅是几个剖面;无棣贝壳堤还随着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万吨以上,有形成第三条贝壳堤岛的趋势。
  无棣贝壳堤组成了规模宏大的贝壳滩脊海岸,国际上称为Chenier海岸。两列贝壳堤岛之间的湿地和向海的潮间湿地与潮下湿地组成了世界罕见的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贝壳堤内外的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它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地,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海洋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类型研究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200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辽阔、宁静,自然风光优美,有大口河、汪子岛等40余个贝壳堤岛,秦套岛、百万公亩盐田等旅游景点,是乘船出海、垂钓鱼蟹、品尝海鲜、骑马猎兔、砂滩听涛、赶海观潮、戏水观鸟的好地方。“汪子岛”是最大的一座贝壳岛,也是滨州境内惟一能观大海全貌的地方,有“海上仙境”之称。相传,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女,入海求仙,长久不归,父母思念孩子,奔波于此,眺望大海,盼子归来,故名“望子岛”,也称“旺子岛”。
  塔影公园
1、位置:无棣县城中心地段
2、主题:领悟古塔神韵,欣赏十里荷塘
3、概况:公园内有海丰塔,金古厅,钟鼓楼,白石女像,渤海黑牛雕像和大觉寺遗址,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八角十三级楼阁式的海丰塔坐落在荷花湾南侧,与大觉寺遗址相邻,五子闹佛塑像坐落在距新建海丰塔以南50米处的旧塔遗址上,海丰塔北侧荷花湾与钟楼相望,东北方有一白石女塑像,全国八大名牛之一的渤海黑牛塑像坐落在此。塔旁有一架退役的战斗机。
  海丰塔原名普照寺舍利宝塔,为无棣旧八大景之一“丛林塔影”堪称齐燕一绝。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年间三次修葺。1957年,经上级批准将因地震震裂的残塔夷平。1991年县委县政府倡导重建。新建海丰塔由无棣籍原北京市设计院总设计师,曾设计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等建筑的设计大师张博先生设计;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海丰塔塔匾;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题写了"海域无双邑,丰余第一州"的正门楹联。新建海丰塔共13级,高42米,外廊砖结构,饰八角飞檐挑角,角系铜铃,中心为水泥浇筑大圆柱,梯磴绕柱而上,座基四门分陈,二级发上,各层四窗开列,顶层八面环柱而上,上有佛光圆珠托半月组成塔刹,古塔因历史悠久和较高的文化价值而著称于世,新建海丰塔基本保持了原塔风貌。
  大觉寺
  大觉寺与海丰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原名“普照寺”。唐开元年间,易名开元寺,五代高僧恒超曾挂锡开元寺二十七年。明初,又改名“大觉寺”,无棣改名海丰,塔遂有“海丰塔”之名。
  寺塔自唐代创建,历五代、宋元兴废,明清相继重建、修葺,寺内殿宇宏丽,松柏翠映,碑石林立,文风盎然。1905年,将大觉寺改建成清代高等小学堂。1957年,海丰塔难于修补,夷平封基保护。
  大觉寺与海丰塔是鲁北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1992年,恢复重建了海丰塔。有寺未必有塔,但有塔就该有寺。2006年,恢复建设了大雄宝殿等建筑,修葺了原大觉寺旧殿。现大觉寺占地30余亩,殿宇峥嵘,雄伟壮观。寺内29尊纯铜佛像、红木框架紫铜浮雕屏风“功德榜”及大型青石瑞兽麒麟、石雕“九龙壁”等,堪称艺术精品。无棣大觉寺已成为一外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独特艺术价值和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化、旅游胜地。
  碣石山
1、位置:位于无棣县城北30公里,碣石山镇驻地
2、主题:观马谷朝云,忆古人行踪
3、概况: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化:古时近河傍海,唐尧时称碣石山,春秋时称无棣山,魏晋时称盐山,唐初称马谷山,相传有龙马自山洞中出没,故称。"马谷朝云"列入无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称大山。古时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吕祖祠、关帝庙、盐神庙、天爷庙、奶奶殿、魁星阁、二廊庙、阎罗殿、清凉庵,山下寺院为观音堂。这些庙宇供奉玉皇大帝、关圣帝君等诸神,另外还有疯和尚像、王灵官、赵灵官等塑像。清凉庵的住寺心怡和尚于1950年圆寂。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遗迹和诗文。刘长卿、陆游及明太宰杨魏等当地文人游鉴此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为后人所传颂。 旧时,碣石山设香火盛会。每年四月有两次约会,农历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赶会期间正是山中香火极盛之时。特别是四月十七,乃以香火庙会为主,此日,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求神拜佛,上香烧纸,祈求增年增寿,升官发财,人丁兴旺,祛病免灾。二十七又是大会之日,因时将麦收,农民需购置农具,所以规模大人员多。
  ●火山遗迹:根据科学考古,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火山熔岩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保护区。
  ●黄河古道的活化石:碣石山地处黄河古道,属于历史上的九河之域,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处。碣石山无愧为黄河故道的"化石"。几千年来,它沉淀了、粘附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
  碣石山旅游风景区建有旅游景区大门、碧霞祠、曹操横槊赋诗群雕及观海阁等;开发有福地洞天、龙马洞景观,石林、石瀑等火山遗迹景点;立有安作璋教授题辞碑等,珍存有无字碑(碣石门辞)、《重修马谷山寺记》碑等古石刻;开挖有饮马湖水库。
  吴式芬故居
  吴式芬(1796—1856),海丰(今无棣)县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增光禄大夫。 吴式芬一生笃好金石文考古,从政之暇,即搜集金石器物,撰写了《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与他人合著了《封泥考略》。吴式芬博才多艺,一生著书甚多,现原稿多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 清代吴氏家族,世称“进士世家”、“尚书门第”,素有“七侍郎、八巡抚、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其故居位于旧无棣城南门里西侧,占地7000平方米,院内古木参天,气势古朴典雅。故居南院始建于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原为明代户部尚书王佑之宅弟,由吴氏十三世吏部尚书吴绍诗购置后重新扩建,现明代建筑犹存,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南院以“宝砚堂”为主体,“宝砚堂”因吴氏珍藏苏东坡“雪堂宝砚”得名。北院“尚书第”建于清康熙甲辰年(1664年),门楣上悬“尚书第”横匾,室内迎门高悬“父子进士”金匾。据专家论证,此故居系明清时期官宦府第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无棣县旅游商品
  1、高档贝瓷。高档贝瓷是无棣珍贝瓷业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高档日用细瓷,它利用渤海湾独特的资源--贝壳砂做主要原料,加入牛骨、长石、石英等材料,采用先进二次烧成工艺精制而成。贝瓷被中国国家科委及外国专家局等五部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发明二等奖。贝瓷属于国际流行的软质瓷,各项性能指标优于骨质瓷。"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馨"是贝瓷的突出特点。
  贝瓷被中国18个大中城市的100多个高级酒店应用,包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北京皇家大饭店、长城饭店、广东百天鹅大酒店、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哈尔滨报业大厦、青岛市政府大厦、济南齐鲁宾馆、华能大厦等单位。并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2、海产品:主要有对虾、虾皮、虾米、梭子蟹、虾蛄、海蛰皮、文蛤、鲈鱼、梭鱼、虾酱、虾酱油。
  3、干鲜果类:主要有金丝小枣、冬枣、以及枣制品枣脯、蜜枣、枣蓉、醉枣、枣罐头。无棣金丝小枣皮薄核小,肉质肥厚,清香甘甜,营养价值较高,含糖量为70-80%,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维生素c含量为白果之冠。无棣冬枣是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糖、黄胴、烟酸、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钙、镁、和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防癌之功能,被誉为"百果之王"、"天下奇果"。常食金丝小枣和冬枣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饮品类:主要有枣木缸酒、枣香槟、枣白兰地、枣味美思、枣花蜜、枣果茶、枣汁、枣醋。
  5、苇草编制品:苇帘、草帘、果盘、茶垫、坐垫、苇篾、筐蓝、草提蓝。

无棣地名探微

无棣,作为山名、水名、地名,存史悠远。河北省《盐山地名资料汇编》载:“无棣沟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此为大禹所开之导河”。《盐山县志》载:无棣沟“亦名老黄河,三代以前在九河之列。知其为黄河所夺。为入海处有一无棣山(山东省无棣县大山),借此取名无棣沟。”无棣沟,在隋朝以前属饶安县和阳信县,隋朝以后划入无棣县。《无和郡县志》(唐李吉甫著)云:“隋开皇六年(586),割阳信、饶安置无棣县,以南临无棣沟,因以为名。”是时,大山(马谷山)随盐山县东面滨海地区划属无棣县。河北省《盐山县地名资料汇编.大山考》:“唐尧时,此山距海咒骂十余里,为导航标识之山,人称碣石山,因山上不生林木,春秋时改称无棣山。”据地质考察部门勘测:大山为玄武岩、岩浆岩、火山灰构成,碳14测定,系十二年前,火山爆发喷出物堆积而成。因此,古代的大山不生林木是可能的。

  无棣,作为县级行政区划而列于国家版图始于隋朝。《隋书.地理志》载:“无棣,开皇六年(586)置”。但“无棣”二字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古籍《春秋传》所谓齐伐楚管仲言于楚使曰:“赐我先君履,东到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棣”。
 

无棣县文物古迹

1、古井与古窑遗址

  1988年秋,在无棣镇韩家窑遗址上,发现一口古井,从中发掘出石夯、石磨、夹沙红陶盆残片,还有灰黑浅纹的陶罐残片及陶盘一只,上绘黑纹鱼形图案。事过月余,又在古井东北部两华里处,在土层一米以下,掘出卧式半椭圆形古窑一座,窑内壁四周红烧土层及青砖痕迹均颇明晰,五个并排的向南开的进火口门外,有半成品胚形,尚可辨识。经考证定为:此乃古时烧制陶器之窑。该遗址出土的多件历史文物,经鉴定属龙山文化时期。后经再次探测,韩家窑遗址,东西长约五华里,南北长约四华里。文物普查时定为:韩家窑遗址,属滨州市大商文化遗址。

  这一古井的发现,不仅证明氏族部落早就定居此处,过着农牧生活,在筑屋、造井、制陶、粮食加工诸方面,都已达到了自产、自供、自足的程度,而且还创造着古代文明。

  2、古城遗址

  广武城:在无棣县境东北部,高坨子河东岸。据《无棣县志》载:“广武城在县北一百一十里,鬲津河岸。相传汉广武君李佐车所筑,故名(俗名“车车网城”)” 。这里过去是海陆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李佐车曾在此驻兵。后经海潮、地震,城毁失,现仅存一月牙形土岭,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东南五里许有一土台,名“秤砣台”,面积稍小于此城,上面有白质土壤,生长植物。曾出土过铜箭头,在台北一里处曾挖出锅台样遗迹(每排20个),并有木灰样遗物。

  光武城:位于县城东北22公里的西小王乡,汉光武帝筑,并于此驻兵。面积约七百平方米,现城迹已无,仅存一高三米许的土丘,曾在此挖出过马蹄钱、铁神像等。

  信阳城:位于县城北8.5公里的信阳乡。周三公里有余,面积0.8平方公里,《山东通志》称“信城”,俗称“小鞍城”、“歇鞍城”。相传,韩信由燕伐齐至此,鏖战丢靴,士卒哗然,为雪丢靴之辱,韩信下令仿靴筑城,形如磬折而缺其西南。西汉为阳信县城,旧时为无棣县八大景之一,称“汉垒盘旋”。今遗址西南隅,城垣残迹尚余50余米,高处10余米,低处2—3米,夯痕斑斑,依稀可见。曾出土战国“齐法化”刀币及秦汉时期铜剑、箭簇、陶器等文物。1987年,滨州地区文物普查组对遗址全面考查,测定该城约筑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

  唐塔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为普照寺塔,高十三级,八角形密檐式砖石结构。塔基高约2米,第一级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南门上方镌刻“文笔冲霄”四个大字(罗柱书);其他各级均南面设一拱顶券门,形如法门寺宝塔。塔心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级相通。明初县名改为“海丰”,普照寺亦改称“大觉寺”,故唐塔又有“海丰塔”、“大觉寺塔”等名。明正德、万历、清乾隆年间三次修葺。1668年(清康熙七年)地震,唐塔裂;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夏渤海地震,塔圯其半。七级半残塔又历经半个多世纪,时有倒塌之虞。后经省批准,于1957年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0年11月为重建唐塔,曾破土探查,事后即立碑封存,旧为无棣八大景之一,称“丛林塔影”。

  3、古墓遗址

  韩信马童墓: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信阳乡郭来仪村西南,占地480平方米,封土高2.5米,传墓主为汉代韩信马童,现保存完整。

  魏王豹墓:在县城北8.5公里的信阳乡郭来仪村西南,面积1575平方米,封土高4米。民国《无棣县志》载,“汉魏王豹墓,城北七里。相传韩信由燕伐齐到此,豹迎战三百回合,中卸甲风阵亡,信令将士撮土筑此墓。”1977年对古墓实挖(选点勘查),确属汉墓。1987年立标志为“郭来仪古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佐车墓:俗名“保全庙”。位于县城北17公里的车镇乡车镇村北0.5公里处。民国《无棣县志》载,“汉广武君李佐车墓,城北三十里。”1955年立案。1964年,经省批准,对该墓进行挖掘。该墓为一长方形砖券墓室,墓室入口曾遭破坏,在墓门内发现背铁链人骨架一具,墓室四壁彩绘尚存,墓主及随葬品全无,现已平毁。

  4、古庙遗址

  青旗将军庙: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的水湾镇,俗称“堂子庙”。据《无棣县志》载“青旗堂在县东北十八里,相传有青旗将军庙,台尚存,旧有青骑里。”五十年前庙尚存,里面有周仓、关平等塑像。当时庙欲倒塌,被群众拆毁。现仅存一二米高的土台。曾出土过汉代陶罐及彩绘陶楼、陶猪、陶灶等文物。

  5、古建筑

  明清县衙大堂:位于县城内,保存完好。清康熙《海丰县志》载,“县衙大堂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县衙大堂系明清县治的主体建筑,起建于二轴砖基之上,坐北向南,为硬山殿亭式单檐砖本结构,四梁八柱,青砖碧瓦,面阔8.1米,进深7米,方砖铺地,檐下平列彩绘风板,朱柱格棂透窗,气势壮观。

  吴氏故居:旧称“尚书第”,俗称“吴宅”。位于旧城区南门里。原建筑布局为一宅两院式,呈东西长方形,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南院建于明正统年间,原为明户部尚书王佐府第。北院建于1664年(清康熙三年),门楼及三进大厅相继毁于清末民国初期,仅剩“双虞壶斋”保存尚好,此斋采用江南套梁插柱的内部结构建筑法,在齐鲁古建筑中尚属罕见。

  清代高等小学堂: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县令杨增辉主建,位于县城内。堂址为长方形,占地11亩,主要建筑有奎星楼,厅堂三进,自习室25间,三进厅堂和校址南头临街房,均为砖木结构。现三进厅堂、文案室、收支室和膳房尚存。 

无棣八景诠释

旧志多列有八景,无棣的旧志也不列外。无棣八景,始见于1672年(清康熙九年)的《海丰县志》,其卷首绘有八幅图画,依次题为:芹泮槐荫、丛林塔影、龙湾夜月、马谷朝云、西桥牧笛、北海渔歌、汉垒盘旋、秦台眺望,最后署“钱塘费而奇写”。钱塘,即杭州费而奇者,何许人也,不得其详,盖杭州一鑀版师也。观其画技,朴拙粗放。

  清道光岁贡邑人李異,以八景为题写了八首诗。到1925年(民国十四年),又以诗画配的形式搬进《无棣县志》。于此就无棣八景怦,多言其概:

  (1)芹泮槐荫。其景观原在今无棣镇旧城区东门里路北,面临旧县衙;过去称文庙,也叫学宫。《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是颂杨鲁公修宫泮水之滨而教化。后世取“芹泮”二字以称文庙。元至顺间,棣州判官王士元为学宫撰写《诏加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记》说:“至顺辛未(1331),县尹臣宋惟正……割俸募工,遂刻音于石,树诸先至庙庭”。由此可知,元末,泮已经初具规模;其后,明清两朝先后十六次增筑和重修。其规模相当宏阔;大成殿五楹为主体,翠金瓦,龙首鸱角,风铃飞簷,明柱合抱,漆秒涂丹,额书“万世师表”。殿前东西两面各五楹,殿前大成门三楹,中额书“太和元气”;再前为棂星门三楹,重簷飞角,内设泮池,前置屏壁。门外两侧,树“下马碑”各一。大成殿以东以北,敷辅崇圣祠、乡贤祠、明伦祠、问奇堂等建筑。高大的红墙内外,翠柏森森,绿槐荫荫,古雅幽静,是萃文荟士的好环境。
  诗云:“槎枒古树羃宫墙,牢内常存变叶光。满地春风皆化语,杏坦分得一枝香”。

  (2)丛林塔影。位在无棣镇旧城区东南隅。此地原有大寺、高塔;古木蓊郁、轻烟淡雾、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是驰名遐迩的香火胜境。《无棣县志》载:寺和塔,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建。原名普照寺,1368年(明洪武初)更名大觉寺。前后大殿;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周环明桂,雕琢彩绘,古朴玲珑。内祀大佛三尊,殿壁环置若干小佛,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塔高十三级,基层门额书“文笔冲宵”,整体建筑古朴轩昂,稳定挺拨,蔚为壮观,可与西岸大雁塔媲美。明杨巍在《海丰县重修宝塔记》里说:“吾海丰无名山大川,幸有此塔直出云宵之外,亦可以为奇观矣!”清啧治时,邑人张为仁等利用大寺僧会,攻读经书,切磋诗文,名曰“文笔社”。
  诗云:“笔锋秀出郁人文,形式平将餍塔分。欲抉天章穷碧落,凌空一管扫烟云”。

  (3)龙湾夜月。龙湾,指黄龙湾,位于今大山镇西南四公里处。清顾祖禹《读史方兴纪要》说:“黄龙湾,在海丰县北六十里,其水虽旱不涸”。《山东通志》言其形胜曰:“龙湾引无棣而入海”。据传很早很早的某年某日,晴空万里,阳光烈烈,忽然阴云四,电闪雷鸣,滂沱雨注。一条金龙乘云趁雨,时而腾空,时而潜水,时而翻滚,纵横叱咤,尽尽状。傍晚,天晴雨收,微风徐吹,波光粼粼,月影似,黄龙隐伏,情趣别致,因谓“龙湾夜月”。
  诗云:“望月池边月倒悬,清辉照稳水中天,金波激岩明珠涌,知是骊龙夜不眠”。

  (4)马谷朝云。位居无棣镇北七十里的大山镇。《无棣县志》载:“马谷山,高三里,周围六七里。山半东西两峰,西峰下有洞,广二丈,深四五丈许,相传有龙马自中出,故名马谷山;册后两脊环抱,陂陀而下,至半岩为钩台,其中平田数亩,外周石齿嶙峋:东西两涧深数丈”。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肇域志》里说:“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古碣石”。今查,因开山劈石,削峰斫巅,山高仅存62.4米,较原貌大有逊色。旧时,山嵮有碧霞元君宫,前有玉皇阁峰有文昌阁;西峰有吕祖阁;中坳有关帝庙,山下有青莲庵;西峰下洞有达摩师祖龛,傍有疯和尚像。清晨,烟雾缭统,岩青石碧;旭日射嵮,云蒸霞蔚,确为海滨之大观。
  诗云:“孤峰叆叇涌螺鬟,朝出行云意自闲。淡泊不遣遊客梦,聊将多事笑巫山”。

  (5)西桥牧笛。西桥,即枣园桥,跨于今无棣镇西庆、棣两县接壤的马颊河上;东南衔接青坡路,是登、莱、青、三府赴京的要冲。1484年(明成化十三年),两县协建木桥三孔。此后相继增筑砖石,并于两端修建驰道。清嘉庆年以后,由私人捐资,多次有协修,夹道种柳千株。海丰县知县殴阳大勋,赠庆云县桥工张志贤等以匾额,题曰:“后先继美”。桥边河畔,苍松翠柏深处有王公祠,祀死于“土木之役”的明户部尚书王佐。夹道绿柳杨翠柳,两岸谷浪菽涛;桥下清流潺潺,鱼游虾戏,桻上行人络绎;笠影幢幢,牧笛声悠,逸与端飞,一派升平气象。
  诗云:“杨柳风来笛韻清,两桥牛背一枝横;牧人新得维鱼梦,吹出丰年雅乐声”。

  (6)北海渔歌。北海,系指无棣东北沿海渔铺(村),即大沽河、高索、旺子、棘家、沙土、岔尖、套河等地。据旧县志载:沿海渔铺(村),舟以千计。明清两朝,于大沽河口设巡检司。东有龙王庙,基高四丈,建有灯台;岸上有自然泉,近海处水咸,惟此泉甘洁,往来行舟多取给于此。海上初曙,千帆竟发,笑语联,举纲张目,其乐何极!日墓返港,舳舻相继,鱼虾盈仓,歌声互每件事,其情何激!
  诗云:“时清大海不杨波,唱晚渔舟欵欵过,东国鱼下下利,大风谱入太平歌”。

  (7)汉垒盘旋。汉驿,即信阳城,位于今无棣镇北十七里处,南临笃马河(今小米河),北带履釜河(今朱龙河)。城垣内外出土有齐刀币、青铜器、镝镞、背水壶等,多系西汉以前物品。《无棣县志》载:”相传韩信下齐所筑,形如磬折而缺其西南。旧有信城里,或云即汉阳信县故城”。今仅存西南一段残垣。肖吧人中宪张蚋蛟映曾建别墅于西冯城垣上,额题“桃坞”,以旁立有“桃坞碑”和“信阳城碑”。坞前藤萝丛生,城基内外遍植桃、李、杏等。春则桃红梨白,夏则绿荫青纱,秋则谷浪菽涛,冬则玉铺银装。盘醒憇息,皆有佳趣。
  诗云:“层垒犹堪国土夸,空留断戍阅年华,千戈此日消沉久,桃杏春风尽是花”。

  (8)秦台眺望。秦台,在无棣镇东北九十里的海滨。宋乐史于其所著《太平寰宇记》中说:“无棣有蒲萦台,“始皇东遊海上,于台萦莆系马。今犹有蒲似水杨而劲,堪为箭”。扭此推测,在北宋以前秦台尚高,周匝萦蒲且相当茂盛。《无棣县志》载:“相传秦始皇遣徐沛入海求神仙,筑此台以望之”。其台,北临履釜河(今朱龙河),南依笃马河(今小米河),西仰碣石(今马谷山),东俯渤海。登临极眺,旷莽浩渺,时而沙鸥联翩,悬帆幢幢;时而淡烟薄雾,浪奔涛涌;时而琼楼玉阁;东水马龙;时而仙姿绰约,飞袂杨帆…;
  诗云:“缥缈三山不可通,茫茫大海望无穷,祖龙已作神仙死,空有荒台宿草中”。

  《海丰县志八景图说》云:“读列邑志,以八景名者从矣,维棣亦有之。……,与其见诸辞章,形容不肖,不妨寄之图画,与会良多。现者能勿遗乎。曰:“是迹无声之诗也”。旧时修志,文辞不是达,而以画代诗,绘列八景,若有渊源,盖出于宋廸的《蒲湘八景图》吧。

  清代修志盛行,有些修志者便循旧蹈昔,不求实际,拼凑起“八景”来。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浮誇形胜,附会景物者,在所当略。其有古迹胜概,确乎可赁;名人题咏,卓然可记者,亦从少书分法之例,酌量附于正考之下。所以厘正史体,别于稗乘耳(《章氏遗书·修志十议》)。

  无棣八景始于《海丰县志》,岁贡李异据景观写诗,至民国十四年修志又以诗画配的形式,把“八景”搬入《无棣县志》。那么,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是否附列景观,不能一概而论。对原有的“古迹胜概,名人题咏”,对近世的“显迹新筑,英烈遗存”,从实际出发,进行考释和记法,未始不可。这样做,既能体现志书的地方特色,又能突出地书的时代特点国;即是从教育后人的出发,也是大有裨益的。但一定注意,实事求是,具有胜迹景观价值,不一定非凑“八景”不可。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

我来说两句 当前共有0人发表了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