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无棣县碣石山镇却反其道而行之。近年来,没有一米海岸线的碣石山镇全面融入“黄蓝” 两区叠加重大机遇,坚持“靠山吃海,山海联姻”,以海产品加工运销为突破口,精心营造“名山与大海”对话大旅游格局,全力打造两大濒海经济开发区后勤保障服务基地,转方式,调结构,为经济发展植入更多的“绿色GDP”,努力做活做强蓝色经济大文章。2011年,全镇第三产业年创产值达到4.9亿元,成为鲁北最大的海产品集散基地,有5000多人从事海产品运销加工、山海旅游及相关产业。 无中生有,建成鲁北最大的毛虾批发市场 碣石山位于无棣县两大海堡之间,距离海边至少20公里,是个标准的内陆乡镇,同时该镇又处于国省道交汇处,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从上世纪末开始,碣石山镇一些有经济头脑的的农民便做起了贩海生意。开始贩海的农民骑着自行车,载着50—150公斤不等的虾皮、虾酱、虾酱油等海产品赶往临沂、济南等地,在7—10天的时间里,能收入1500—2000元不等。后来,几个人合伙租辆货车,根据市场信息直达销售地点,足迹遍布陕西、山西等十几省市。 新世纪以来,镇政府因势利导,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起占地180亩的“大山海产品批发市场”,一些流动商贩开始有序进入市场。有了“家”的贩海渔民从单打独斗很快发展成为“集团军”,从“跑全国”变成“卖全国”,足不出户客户就找上门来,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市场内有海产品批发业户580余家,年外销毛虾360吨,2011年创产值4亿元,带动3000多人就业,2007年“大山海产品批发市场”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 ,成为鲁北最大的毛虾批发市场。 山海联姻,开启“名山与大海”对话的文化之旅 “东临碣石,魏武挥鞭”的碣石山位于该镇境内,碣石山风景区 2004年完成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后,多年不断增加投入,但因景观相对单一,游客觉得不过瘾,故而发展得不温不火。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碣石山镇积极协调无棣县旅游局,推出“大觉寺—碣石山—贝壳堤岛”无棣一日游旅游线路,以山的高度、海的胸怀构建大旅游格局。该线路把无棣县境内的古寺、名山与大海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名山与大海”对话的文化之旅。游人可在一日之内到大觉寺撞钟祈福、登碣石山寻幽访古、上汪子岛赶海拾贝,放开胸怀访古探幽,追寻秦汉遗踪,感受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对此,镇党委书记李洪涛诠释说:“崇山乐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山与水的结合,是现代社会需求以及旅游消费当中的一种刚柔并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非常完美的结合。”山海联姻后,碣石山风景区的游客剧增,据统计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及相关收入50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38%。 借海兴山,打造两大濒海经济开发区后勤保障服务基地 碣石山镇位于鲁北生态科技园和北海新区两大濒海经济开发区之间,看着两大经济开发区凭借大海之利引来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碣石山人羡慕之余,没有做片刻停留,三年来坚持不懈地做了一件事“造海”——林海。2009年以来,碣石山镇以打造“一山两水万亩林,魅力幸福新碣石”为目标,累计造林8500多亩,有林面积达26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 为对接两大经济开发区,2011年11月碣石山镇投入70余万元聘请北京专业旅游规划公司高标准编制了《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082公顷。规划分五大区:入口接待服务区;火山生态文化游赏区;亲水休闲度假区;森林休闲游憩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依据规划,景区建设估算总投资7亿元左右,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山青水秀,天人合一;绿树红墙,生态宜居。碣石山镇很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两大开发区深入发展,宏大的人流、物流将源源不断的汇聚而来,于是该镇给自己的准确定位是为两大濒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者们提供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甘做后勤保障服务基地,借势而起,乘势而上,打造无棣县北部经济文化中心。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