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唐塔,幽幽碣石,享有“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之美誉的山东省无棣县,历史悠久,英雄辈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豪杰英才,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着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华章。这里曾诞生过一大批名人政要、将军、科学家、设计大师、书画名家、金石学家。石荣屺就是从这里走出的共和国导弹靶场的开创人之一,在国防尖端领域里,为我国“两弹一星”、“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呕心沥血,不懈奋斗,建立了不朽丰碑,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被周总理誉为“我们自己的土专家”。
石荣屺,1924年出生于无棣县水湾镇刘风台村,1932年初入本村小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再也没有一张平静的书桌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1939年参加了八路军115师东北抗日挺进纵队鲁北支队,开始在教导营当战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和家乡人民深受虐待和蹂躏的凄惨状况,石荣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认清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懂得共产党是领导劳苦大众得解放的坚强力量。他握拳擦掌,决心紧跟共产党闹革命,把“小日本”彻底赶出中国去。194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1943年调冀鲁豫军区战友报社任印刷组长,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业务,在改进石印工艺方面成绩卓著,被军区授予“工作模范”称号。不久被冀鲁豫军区抽调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分别任助理员股长、组织干事、分支书记等职。
1945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21岁的石荣屺被调往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任东北民主联军7纵24旅69团组织股长。期间,石荣屺在革命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和协调工作。1947年10月,调第四野战军1纵1师炮兵营任副教导员。同年12月参加了黑山县公主屯战役,1948年3月又参加了四平战役。战斗中他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力克顽敌。在四平战役中,他率领本营指战员入城巷战,与敌人短兵相接,誓死拼杀,取得战斗胜利,立下战功。1949年1月来不及弹落满身硝烟和尘土的石荣屺又马不停踢地随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不久,南下渡江,勇追逃敌。急行军中,他率本营一个炮兵连,随师部昼夜兼程。江南的山路崎岖难行,加之阴雨连绵,天气闷热潮湿,驮马病死很多,战士们水土不服,有的上吐下泻,有的头晕目眩,步履维艰。为了保住全连装备,完成行军任务,石荣屺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咬紧牙关,带领指战员,肩挑人扛,负重前进,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部队的顺利推进。
1950年7月,石荣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留守处复员营政委,随即赴朝参战。参加了5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石荣屺披挂着鲜花和荣誉迎着祖国人民的欢呼声凯旋回国,升任38军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 1958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批准组建共和国第一个火箭航天器发射试验基地,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经过层层选拔,1960年石荣屺接到入选命令,他披着战场上的硝烟来到大西北酒泉,加入到科技大军的行列。几十万大军汇聚茫茫大漠,千百顶帐篷搭了起来,黑压压绵延数十公里,酷似古代重兵安营扎寨一般。千军万马,在古长城的西北端嘉峪关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边缘地带,以西北重镇酒泉为依托,打响了我国国防尖端武器试验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硬仗!
开始石荣屺任第一试验部二处副处长,1963年6月升任第一试验部三处处长,后任第一试验部副部长。1970年4月任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部长,后任发射中心副主任。1977年12月被任命为训练基地副司令员。他曾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现场指挥员,成功地指挥了这次发射任务,亲自参加或组织指挥完成了几十次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导弹试验任务。其中包括第一枚导弹、第一枚两弹结合、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火箭等大型发射试验。是我国第一个导弹靶场创始人之一和老一代的航天开拓者。
在发射中心,他虽是一位德高望重、战功卓著的“老革命”,但从不居功自傲。他学历和文化水平不高,却以超常的毅力刻苦攻关,成长为合格的科研指挥员,在领导干部中,他的试验技术最好。在地地导弹试验部工作时,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后来,基地的地地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几乎都由他主持。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汇报卫星发射任务时,周总理称石荣屺同志为“我们自己的土专家。”
石荣屺有着山东人所独特的耿直、刚毅、倔强性格,有时甚至不近人情,却深受广大官兵的信任和爱戴。在发射中心同县同乡的老乡很多,可无一人同他有特殊来往,得到过特殊照顾,用他的话说:“老乡无非是要求更严格一些”。作为高级将领,他资格老,上下关系通,子女却无一人穿上军装,且都是普通职工。作为五十年代的老校官,若恢复军衔制,他理所当然是将军,却在授衔前愉快离休。当宣布他离休时,全场自动起立,致意掌声暴响了数分钟。令人惋惜的是,在他刚刚离休不久的1987年6月,却因心脏病突发而溘然长逝。长眠于大漠深处青山脚下的“东风革命公墓”,享年63岁。后来,他那座坟茔移到了聂荣臻元帅的墓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