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株枝干苍劲、霜皮虬柯的古桑树兀立原野之上,那是怎样的一副摸样呀:古桑老态龙钟,躯干如铁,巨大的枯枝扭曲着身腰,裂着缝隙,抖掉满身甲皮,犹如化石一般坚硬,大漠胡杨林般的壮观。金色的秋风吹过,有种隔世的感觉,古老黄河曾经从这里奔腾入海………
这是山东无棣县车王镇的崔王孟古桑树林,鲁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桑树林。崔王孟是三个村子的名字(即崔家村、王家村、孟家村)。神奇的古桑树林呈七星北斗形分布在三个村子的东、西、南三个方向,近300亩的土地上。桑林中最大的树高14——15米,胸径3.2米,主干2.7米,树冠遮荫近半亩地。据考证大都是明朝以前和明朝初年所植。古桑树龄虽有几百年和上千年,但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林内“卧龙桑”、 “盘龙桑”、“夫妻树”、“桑树王”、“嫦娥奔月,“醉八仙”、“仙人指路”等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桑椹,又名桑果,俗称“椹子”,成熟后颜色有紫、白、乌三种,无棣紫椹最多,白椹次之。无棣桑椹受干燥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果粒大,浆汁浓,含糖量高,味甘似蜜,它含有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其他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滋阴、养血、健脾、乌发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在我国古代,桑椹被称为是“神仙上药”,认为吃了会“长生不老”。据请代汪灏等《广群芳圃》引《金楼子》:“始皇闻鬼谷子先生言,故遣徐福人海求金菜玉蔬并一寸椹”,说的是秦始皇听了鬼谷子先生说海上有长生不老药。便派徐福出海寻找“金菜玉蔬”并一寸长的桑椹等长生不老之药,据《简明中医词典》:秦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8295尺,“一寸椹”的长度合为当今2。76厘米,相当与当前果桑优良品种果实的平均长度。
成熟的桑椹历来作为救荒食物和时鲜水果食用,甚至进贡给皇上作为贡品。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奉先殿每月荐新,令掌仪司官于后殿上香行礼,侍卫献帛爵。”又云:“五月荐梨、杏、李、桑椹、蕨菜……,一应鲜品及奉旨特荐鲜品。”
宋代苏轼被贬黄州,在瘠薄的东坡地上,自己开荒种地,加之又遭天早,生活非常困难,故有时向人家讨要“桑果”吃,桑果就是桑椹。他在《东坡八首》自序曰:“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硬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故在该诗中吟道:“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置身在这片的古桑树林里,有神秘的气息弥漫。一株株古桑集合而成的树林景色各异,行走其间,就像穿行于一条流光溢彩的金色之中。因时值晚秋,在金叶铺就的林间,阳光透过黄叶洒落下来,染黄了眼前的一切,时间也仿佛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此时已无法分得清这一切,是虚幻,还是眼中的真实的桑树林换上金装,层林浸染,满目金黄。让人恍在然行走在西北边陲大漠戈壁滩上的胡杨林…………
“车王”一个独特的地理称谓,让人遐思无限。车王镇古称车店镇,为北宋无棣县临近黄河的重镇之一,因地处交通要道,四方车马辎重相聚,商客云集,店铺林立,买卖兴隆,故有此名。如今,黄河已远在百里之遥的地方了,2000多年前古黄河曾经怎样地漫过这片土地,原野依旧如千百年间那样广袤而宁静。宁静的仿佛能听到纤尘落地的声音。照耀在田野上光明的太阳,好像给予人一种暗示。古桑树林,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和您相见的那一刻,震撼、惊讶、冲击力。我觉得最能表述我的心情是崇敬,对大自然对上苍的崇敬。在无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桑树栉风沐雨、屹立古黄河冲击平原之上,根扎沃土,繁茂的枝条舒展着优美的风姿,媲美着戈壁滩上古老的胡杨树。我该怎样的赞美您呀。抚摸粗大的树身,就像触摸一段鲜活的历史,在一个个传奇的故事里,我解读着道沧桑的真正含义。
偌大的树林,浓郁覆盖,阳光下,桑叶的脉络清晰可辨,极像历史老人手上的血管。风一来,叶片沙沙声响起,摇落一地岁月的传说。
相传,隋炀帝年间,一女嫁到车王镇的王家村,其父兄从老家带来一捆桑树苗,遂将树苗栽植于自家地边。自此,种桑、养蚕、纺纱成为王家村的一项传统产业。
桑葚救燕王的传说更是当地口耳相传的美谈佳话: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攻打山东时,遭到了山东参政铁铉的拼死抵抗。铁铉设计诈降,在城门上预设铁板,待朱棣领军进城,铁板骤落,打在了燕王的马上,燕王本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换马落荒而逃,全军溃败。朱棣逃到无棣地界。由于惊吓过度,他头疼如裂,腰膝酸软,大便难解,非常痛苦,昏昏沉沉,已经无法骑马行走。这时,探马来报,前面有一片桑树林,旁边的将官只好传令下去,搀着朱棣到树林歇息,渴了喝掘地的泉水,饿了吃树上桑椹。出乎意料的是,几天后,朱棣的头疼头晕的现象消失了,便秘的现象也好了,整个人神清气爽。朱棣当了皇帝念念不忘此事,还专门派人到此地探访,补栽了当初大军砍伐的一些桑树。还命御医用桑椹加蜜做成膏,常年坚持服用。
有关爱情——夫妻树的传说: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山东大旱,村里一王姓人家,夫妻俩同老母亲一起生活,由于饥饿,一家人奄奄一息,老母亲更是危在旦夕。为能让老人吃点东西,儿子费九牛二虎之力爬到树林边,想给老人取些树叶和树皮,可由于饥饿再也没爬起来,葬于桑树林里。后来,儿媳继续给老母亲找食物,也因饥饿而亡,与丈夫埋在一起。一年后,掩埋他们的地方连根长出了两棵树,两棵树相依相伴,茁壮成长。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们这种侍母至孝、生死相依的精神,给这株树取名“夫妻树”。现在这株夫妻树已成为年轻人美丽爱情的见证,桑树林也成为恋爱约会的好地方。
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是收获桑葚的最好的季节。树叶间已成熟的紫色桑葚,繁嘟嘟地挂满叶间,如同桑树亮起的无数盏心灯。这些桑果,长长的足足有一寸,体态丰盈,晶莹透亮,惹人眼馋。站立在树下仰望,人有一种置身于西天取经途中遇上了人参果的感觉。爬上树轻轻摘下一颗,放进嘴里,立时有一股凉爽甜蜜的汁液在口舌间浸润、饴香。馋人那!
我曾翻阅过多部卷秩浩繁的历史典籍,也曾游览过无数文物景点,但面对家乡如此的胜景,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与激动了。把脸轻轻贴在这粗糙的树身上,似乎能听到无棣璀璨的历史文明清晰的足音。仰望天空,金色的阳光正透过树叶的缝隙,斜照下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斜照在森林里,让堆积着的落叶显得斑驳一片。此刻,极易让人记起星移斗换、时光流转意境。
古老的桑树林就是一个见证:几千年的历史深处的风云变幻仍可追寻,历史的脉动与时代发展的节律仍在紧密相连……
我常想,把留存在脑海勾回深层里的积淀鲜活起来的是记忆。风沙虽剥蚀了千载的年华,却在时光的摇摆里晃不掉人对往昔的追念与敬仰。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哦,古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