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欲摆脱“宅男”形象
2011-07-03 10:52:12 作者:见内容 来源: 浏览次数: 评论 0 条
6月15日,腾讯合作伙伴大会结束后,前支付宝数据架构师、现丁香园 CTO 冯大辉说:“原来,腾讯这次的开放平台是来真的,不是公关。”
就此,洪波评论道:“这话对了一半,这也是公关,但主要是对内的公关。一万多人的公司发生内部变革,蜕皮破茧,是极为艰难也是极为凶险的事情。而一旦主动变革成功,腾讯能为自己赢得下一个黄金十年。”
“与此同时,腾讯也需要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它开放的决心。你看,我都把自己当病人了,外部一起来诊断吧?”洪波觉得,马化腾这一次在内外两方面的传达“都做得很到位”。
事实上,由“封闭自守”到下决心“开放门户”,这可算是腾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新了。对此,马化腾少有地用了一个鲜活的比喻——我们过去自己建立了一个小社区,从头到尾,为了能让人住得比较舒服,整个小社区是我们自己搭建出来的。
“但是,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那作为一个城市的规划者,你就要招商引资。至于里面的沃尔玛、电影院、电信公司是自己做还是别人做,都不重要了。但是,一些铁路、公交等基础设施,还是要自己兴建,但也可以和第三方合作。”
最后,“因为这个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人们居住在其中,过得越来越舒服。你的地皮、物业也就升值了,加上税收,你自然就可以获益了”。
大家是一群很相似的人腾讯最初的创始人团队,一向神秘。在中国互联网界,这几乎是最稳定的创始人团队,除了曾李青转身投行,其他的四位从来没有分开过。
事实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信息官许晨晔以及首席行政官陈一丹,全部来自深圳大学。他们也全部是深圳中学的同学。
1989年的深圳大学,考分相当之高,许晨晔记得,“几乎只有上北大、清华的人才能进深大。”
全部来自一个大学的好处,在于“我们创业之前,就已经认识了20多年,可谓知根知底。”陈一丹说。
不过,当初的创业很有些偶然的成分。一开始,四个人的道路看起来并无交集。
1993年,马化腾临近毕业,对于未来,他不时会冒出很多想法。“当时,我看见88级的师兄,已经开始在外面做一些项目了。”他说:“就忽然想到自己能否去街面上摆个摊,组装电脑?”
那时,赚钱根本不是目的,“最关键是学有所长”。后来发现,满大街都是装电脑的小贩,遂作罢。后来,他开始出去找工作。“我是最早工作的,”马化腾说:“那一年,他们三个人都去读研究生,我的学历最低。”
很快,马化腾进入润迅寻呼。“因为可以发挥所长,写软件、编程。”他记得,“每个月的工资是1100元。”
三年后,张志东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当时班上一共11位同学,有10位选择做公务员。”张说:“我是唯一去了企业的人。”
张志东选择的是黎明公司,一家民营的软件公司。当时很多同学很诧异,就问他:“既然如此,那你干嘛还要考研究生呢?”张觉得自己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喜欢计算和算法这一类工作。”一开始,他被派去政府做一些系统工程,本人感觉良好。
“有一次,一个市领导叫我去办公室。”张以为他要请教计算机的事情,但是最后领导说:“这个屏幕很占地方,你搬走吧。”此事对张志东的冲击很大,“因为我终于发现当时的计算机用户很少,我不能创造价值,只不过赚了点钱。”
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遇见了张志东。“当时,我在润迅做一个网络寻呼的项目,就是互联网和传统通讯的项目。”马化腾记得,“张志东还在黎明,那是一家老牌的深圳软件公司,承建了深交所和上交所的系统,非常厉害。当时,只有润迅和黎明,在国内做网络寻呼做得比较好,而负责的刚巧就是我们两个。”
一天,马化腾随便去黎明公司网站看了一下,“我发现有漏洞,不小心就黑进去了。”很快,张志东发现了,他很生气,直接打电话给马化腾,问道:“是不是你干的?”
此后,两人约出来聊天。一聊之下,马化腾感觉,“互联网和通信结合起来,是有机会的。既不是传统的电信领域,也不是计算机领域。而在这个结合点,有很多的接口协议,而市场上没有多少人掌握这一点。”
“我们既然刚好知道得多一点,就可以来做些事情,比如给一些企业、寻呼公司和移动公司写软件。”马回忆说。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1999年9月开始了创业之路。两个月后,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加入进来,最终他们成立了公司,并明晰了股份。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资23.75万元,占 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 6.25万,占了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占了10%的股份。最终,腾讯上市,他们每个人都成了亿万富翁。
“但是,我们一开始没有做即时通讯,那只是我们后来的一个项目而已。”马化腾说:“那也是抓住机会,及时转型。”
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性格各异。技术天才张志东,在读书的时候喜欢和马化腾一起晨练。他说话总带微笑,但是讨论问题就会激进。张是一个工作狂,基本上没有业余爱好,只喜欢下棋。许晨晔是一个随和、有自己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与人聊天。陈一丹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律师资格,他为人严谨,但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随时可以激发起大家的激情。
现在,马化腾在天文上的爱好,不得不让位于工作。很多时候,他无法去野外测评了,就干脆在网上看流星雨或者月食。“如果活到90岁的话,就可以第二次亲眼看到彗星了。”一个深夜,他由衷地和自己的好友感叹道。
B=《外滩画报》M=马化腾
源头很重要,所以要往上游走
B:诊断腾讯会上,你本人听到最刺痛的一句话是什么?
M:太多了。
B:举一个就好。
M:当然很多就是说腾讯体量很大,但思维还是比较像小公司。简单思维,只考虑自己。再就是说你只顾自己致富,没有帮整个环境、没有帮乡亲们致富,那最终你肯定有问题。 “
过去只考虑温饱,现在要考虑整个产业生态是不是适合你继续做大,否则的话,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你就会疲于奔命,甚至有可能有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一爆炸,谁都受不了。
总体来说,我们感觉自己第一要在产品形态上做得更好,第二透明度也要提高一些。我们要补产业关系链上的和谐关系。但这不是100%的,因为开发商和SP中间,有害群之马。所以,不是说好人、坏人都要和他交朋友。
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谁没有十条八条伤痕?有人就专门把这几条挑出来,放大,然后再扩散,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国内有两派人,大部分人还是不太喜欢如此,还是有少数人喜欢打口水仗,互相叫骂,这是挺不好的倾向。
B:这段经历,对于你本人的成长,有触动吗?
M:性格问题有时候还挺难改的,我们现在靠团队一起去改变。我本人也会更多地去和外界沟通,但也觉得蛮痛苦的,因为不太擅长这个,比较累。有一些人很喜欢、很享受,或者是不用准备,我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就挺消耗时间的,对我来说就比较累一点。慢慢学吧,可能也是不得不成长的经历。
B:现在,腾讯开始收购华谊、好乐鞋、艺龙等,让很多人看不懂。这和腾讯的开放战略,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这属于你说的占领源头吗?
M:是,但不是乱占,你要有策略呼应,这个源头才有用。影视内容有几块对我们特别有意义,第一是视频,这个很容易理解;第二是微博,它有明星资源,有内容源头,因为社交媒体和人、和精英、和明星、和内容创造的源头是息息相关的。网游和电影其实是非常相通的,最顶级的电子游戏,都会有电影。像魔兽世界就改编成电影。网游产品跟电影可能80%是重合的,因为你随便创造一个世界观,讲一个古代的事,别人不会去买你的产品。一定要有说法,有故事,有世界观,大家也熟悉,知道故事是什么背景,跟电影结合才有可能成功。中国现在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还没有到知识产权为王的年代,你看到外面很多是随便创造一个故事就完了,好像也能卖钱。但以后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不存在,知识产权这个源头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往上游走。
这样,我们就在视频、社交媒体、微博等三个方面,都和网游有呼应。我们其实要提前布局的,其实还不止华谊。
收购艺龙这样的商旅,其实是因为这一块我们做不了。这个脱离了我们纯互联网上的范畴,其实蛮传统的。所以,如果想介入,就最好有利益的绑定,但也不是控股,也不是大股。我们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希望都这样操作。
B:你们一共投了多少项目?
M:总的来说有七十几个。
B:就最近这一年?
M:不是。这一年才四十来个。以前也做了很多投资,只是不说。
“开放之前,最担心用户安全”
B:你在国内是研究Fackbook很多的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心得?
M:坦率地说,Fackbook在全球率先打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产业链。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趋势时,确实有点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国内自身的SNS平台,是从即时通讯演变出来的。即时通讯的软件具有隐私性,不是一开始,就能让我的朋友,看见我朋友的朋友,本身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我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此后,我们考虑如何把类似Fackbook的理念引进来。通过一年的时间,逐渐做到了。最近5个月,我们已经引入了大量第三方的应用。
我们希望把QQ账户打造成一个OPENID,通用的文本ID,QQ的账户在国内来说,应用最广,使用量是最高的,做这个比较合适。
但我们最担心的是安全性的问题。其实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承受盗号的压力,最高峰的时候一天盗号10万个号码。我们的压力很大,担心其他地方的网站对用户的密码的泄露,甚至包括黑客用钓鱼网站来引诱客户输入账号密码,造成账号丢失。因为最担心这个问题,在开放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对账号异地不正常的登陆,我们可以时时检测出来。对一个正常用户使用,我们可以有一套模式显示出来,白天晚上的登陆地几乎都是固定的。如果突然在河南、西藏登陆一次,这个就会是异常登陆。
你要把这个基本功做好,才能做开放平台这个事情。一旦开弓没有回头路,你不可能中途返回。大趋势大家一直很认可,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能力问题了。
B:Fackbook和苹果的引入第三方开发应用程序,你觉得哪家好?
M:Fackbook开发平台没有介入到应用开发,它完全是放任自由,我不觉得这种模式很好。它的主要原理是一家先赚到钱,然后再投回去买广告,没有人竞争的时候,我的价格肯定便宜。价格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没有赚到钱的开发商,没法跟他们竞争,有一定的垄断性,生态不是很均衡,对其他起步阶段的开发商,我感觉蛮不公平的。
现在,在Fackbook,你就会发现是一家独大。Fackbook的推荐和排序,不如苹果的做地好。苹果被外界认为一直是封闭,其实它是选择性的开放。有一些东西是禁止的,一个是FLASH不能用,跟浏览器相关的不能放。但看看苹果的排名,它不是按总下载量来排,但也不是一个很阴暗的规则,其实它是透明的。我们跟苹果沟通过,他这个审核团队在公司内部非常神秘。外人猜不出它的规则,很有意思。
内容太多了,没有一家能圈得完
B:现在业界有这样的担心,腾讯目前这种战略性的投资,去占领内容制高点,然后自己又开放了平台,感觉是在整个产业链上跑马圈地,大家都会很担心,是不是垄断?
M:这个不用担心,内容太多了,没有一家能圈得完。再说,你也不可能控股别人。只能说要避免恶意的竞争和搅局,这是我最担心的。
B:你说过,“不要等别人给你革命,而是要自己给自己革命。”你的这种危机感到底来自哪里?你真的革过自己的命?
M:我们过去已经革过好多次了,你没看到吗?比如说QQ空间对IM,比如说微博对QQ空间,其实都是的。QQ空间出来了,QQ上的用户少了,大家都在里面不聊了,直接在QQ空间里面写东西了。然后出了微博,那QQ空间说,那我这边人家不看了,跑到微博去写了,你改不改?你也得改。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做了微信,人家说你不是打自己的手机QQ吗?那打是打了,但用户需求摆着,你不做,必然有别人做。
我觉得你该革命就革命,最终,如果说我的账户体系能串通起来,这个用户还是有机会回流的。这正如电子邮件到急通信,再到社交媒体,再到微博,再到传统的博客。